《范蠡养鱼经》的主要内容,《范蠡养鱼经》导读
《范蠡养鱼经》(一名《陶朱公养鱼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养鱼文献。相传为春秋时范蠡(一名陶朱公)所作。其实,该书是后人托名之作。一般认为是西汉时期的作品。原书已失。部分佚文保存在东魏贾思勰《齐民要术》(533—544)中。唐段公路《北户录》、宋《太平御览》亦曾援引。主要版本有: 明初陶宗仪《说郛》(宛委山堂本),居家必备(明刊本)、马国翰 《玉函山房辑佚书》、《农学丛书》、1923年商务本(商务印书馆据宛委山堂本排印)。
《范蠡养鱼经》是一部总结淡水养鱼经验的著作。《隋书·经籍志》误题为“梁有陶朱公养鱼法”。今本所见,通篇不过300余字,显然不是原有的完本。
《范蠡养鱼经》采取齐威王与陶朱公对话的形式,论述养鱼致富之理、养殖法及经济效益,而以养殖法为主。
在养殖技术方面,有以下几个内容:
其一,强调养鱼必先筑池。说: “治生之法,水畜第一。所谓 ‘水畜’,鱼池也。”鱼池的设计,“以六亩地为池”,池中有“九洲”、“八谷”,“谷上立水三尺,又谷中立水六尺”。即是说,鱼池的面积要大、水域广;池中“九洲”、“八谷”,错综分布,地形复杂,鱼可“周绕九洲无穷”,有利于鱼类运动。谷上水浅,水温偏暖,宜于产卵;谷中立水深,水温相对偏低,且严冬不易冰冻。有利于鱼类酷热降温,或底栖越冬。
其二,鱼种选择,鲤鱼。这是因为鲤鱼具有“不相食(不吃同类小鱼)、易长(繁殖、生长能力强)”等生物学特性,而且经济效益高。
其三,种鱼的规格和雌雄搭配比例也十分讲究。种鱼,要求体长“三尺者”(按:汉制一尺等于0.236米,则三尺当为0.708米,折合今市尺约2.3尺)。根据《养鱼经》所说的鲤鱼生长速度,要求龄期在一年以上,二年为宜。此时,鱼已“怀子”(性腺成熟)。雌雄种鱼的搭配为“怀子(雌)鲤鱼20头,牡鲤鱼4头”,即种鱼的雌雄搭配比例为5:1。
其四,种鱼的放养和自然增殖“二月上庚日(二月上旬庚日)”,将种鱼“内 (纳)池中”。放养时,要求轻拿轻放,“令水无声”。这样,“鱼必生”(成活率大)。《养鱼经》的作者还估测放养后的自然增殖,第一年自然增长7万条,卖出2.5万尾,留养4.5万;第二年自然增殖24万,卖出10.5万尾,留种2000条,……反映了少捕密养、留 (种) 养结合的思想。
其五,充分利用水域,实行鱼鳖混养。这是利用鱼、鳖的不同生活习性实行混养的最早记载。
《范蠡养鱼经》虽是托名之作,但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淡水养殖技术已进入成熟阶段。东汉光武帝时襄阳习郁依其法筑池养鱼,东魏农学家贾思勰在其杰作《齐民要术》中几乎全文援引。无疑地,《范蠡养鱼经》在中国淡水养殖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上一篇:《范村梅谱》的主要内容,《范村梅谱》导读
下一篇:《茶经》的主要内容,《茶经》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