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的主要内容,《汉书·艺文志》导读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志目录。系从《汉书》卷30裁篇另行编出。汉班固据刘歆《七略》删补而成。自成书后,作为《汉书》的一部分曾多次刊印。其单行本有:日本文政八年(1825)刊《八史经籍志》本;清光绪九年(1883)镇海张寿荣重刊《八史经籍志》本;1934年南京辞典馆印《历代经籍志》本;1936年上海大光书局印《中国历代艺文志》本,附考证;1955年至195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十史艺文志经籍志》本。
班固(32-92),字孟坚,右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学者,史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父彪为东汉著名史学家,撰有《史纪后传》60余篇。家有汉成帝赐书,固秉承家学,博览群书。于东汉明帝永平元年(58年)开始续写《史记后传》,被人诬告下狱,得释后,任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撰《汉书》。他赞赏“刘向司籍,九流以列,爰著目录、略序洪烈。”(《汉书·叙传》)故删取《七略》之辞而作《汉书·艺文志》。此外还撰有《白虎通义》,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汉书·艺文志》1卷,约3万字。收录了先秦至西汉著述596家(相当于596部书),13269篇,内容包括哲学、史学、文学、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天文、历法、占卜星相以及医学卫生等各个方面的书籍。该书分类基本仿《七略》,计分六大类,即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大类之下又分38小类,六艺略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9种、103家,3123篇;诸子略包括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10种、189家、4324篇。诗赋略包括屈赋之属,陆赋之属、荀赋之属、杂赋、歌诗5种,106家,1318篇;兵书略包括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4种、53家、79篇,图43卷;数术略包括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6种、190家、2528篇。方技略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4种、36家,868篇。其著录方式不尽相同,共有6种形式:1、著录书名、篇卷、而后系以撰人。如:“《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2、先著撰人,后系书名、篇卷。如:“刘向《五行撰记》十一卷”。3、只著书名篇卷、不系撰人。如:“《战国策》三十三篇。”4、以撰人为书名,再系篇卷。如:“《陆贾》二十三篇。”5、以撰人官爵为书名而系之以篇卷。如:“《太史公》百三十篇。”6、加文本于撰人后,即以为书名,而系以篇卷。如:“《屈原赋》二十五篇。”书名之下,摘取《别录》、《七略》之文为小注;每种之后,有家数,篇卷的小计和小序;每略之后有家数、篇卷的总计和总序。序文内容系本类类名的解释,本类书籍学术源委及是非得失的评价。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志目录,该书在史志目录编撰和目录学发展史上是有开创之功的。它师袭《七略》又不拘泥于此,而是根据史志目录的要求对《七略》进行了改编删削,使作为《汉书》一部分的《艺文志》与整部史书浑然一体,为后世史志目录的编纂开了先河。具体来说,其功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1,开创了为书目撰写类序的体例。《七略》在六略之前有《辑略》,专论各类书籍的学术源流与得失。班固根据史书要求,将《辑略》中有关各类书籍源流得失的文字各入其类。附于种、略之后,与所论归附在一起,互相维系。这些序文在该书中起提要论辩和总结学术的作用。它的写作之精要,内容之广泛,为历代学者所称颂,被视为“最为明道之要”的精华部分。如果说该书的类别还只是部次了文化学术门类的大势,那么这些类序则对每个门类作了进一步专深的论辩和总结。为我们了解古代学术源流提供了珍贵资料。
第2,开创了史志目录分类编次的体例。在总体方面,《汉志》采用分类编排的方式,将图书按其内容划分为6大类38小类,具体到每类之中的各种图书则先按图书的时代先后排列,次以学术发展源流为序。尽管某些图书在著录上较杂乱,但就书目的整体而论,图书文化先后,学术思想的流别,还是能分辨清楚的。这种以图书内容辅之以时代先后编排书目的方法成为后世目录著作的典范,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3,确立了史志目录图书著录体例。如前所述,该书在著录方法上不尽一致,但基本的著录项目却不外乎书名、篇卷、著者和小注几个方面,其中的小注尤具特色。班固把书目“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任务结合史书其他部分的编撰来完成。删除了《七略》的叙录,而代之以简单的注语,寓繁于简,既较好地完成了文化学术史的任务,也做到了与史书体例的统一。班固所加注语,内容广泛,文字精要,主要内容有:1.注明“有列传”,使该书与史传联系起来。2.注明图书缺佚。如《尚书古文经》46卷注曰:“为五十七篇,师古曰:孔安国诗序云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承诏作传、引、序,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郑玄叙赞云:后又亡其一篇。故五十七”。3.考定图书真伪,确定图书价值。如《力牧》22篇注曰:“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力牧,黄帝相”。4.注明图书内容性质。如《封禅议对》19篇注曰:“武帝时也”,又《明堂阴阳》33篇注曰:“古明堂之遗事。”5.注明图书作者。如《杨氏》2篇注曰:“名何,字叔元,菑川人。”这些小注言简意赅,为读者利用图书提供了方便。这一方法开始后,在《隋书 ·经籍志》等史志书目中得到了继承。
在中国学术史上,该书被公认为目录学的根本要书。清人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22引清学者金榜的话说:“不通《汉书·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章学诚在《校雠通义》中写道:“刘《略》班《志》,乃千古著录之渊源。《艺文》一书,实为学术之宗,明道之要。”
由于该书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后世对它的研究者甚多,著作亦复不少。早期有南宋王应麟所作《汉书艺文志考证》,辑出传记有而《汉志》不载之书26部,以类附入,并各为小注,然王氏受时代局限,补书不全,所论亦不免皮毛。有清一代,对该书的研究之风甚盛,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考证辑补著作。如姚振宗之《汉书艺文志条理》和《汉书艺文志拾补》,前者广泛搜集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辑为一书,颇有参考价值。后者则搜集该书失载之书。如《楚辞》、《方言》、《春秋繁露》等317部,汇为一编,是目前所见最全的补遗本。此外还有清刘光贲《前汉书艺文志注》,清王先谦《汉书艺文志补注》,张骥《汉书艺文志方技补注》,姚明晖《汉书艺文志注解》,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等。
参考文献
- 1.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商务印书馆,1924。
- 2.来新夏:《目录学浅说》之四《汉书 · 艺文志》,《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0年第1期。
- 3.倪晓健:《汉书艺文志的编撰及其特点》,《武汉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上一篇:《汉书》的主要内容,《汉书》导读
下一篇:《汉天师世家》的主要内容,《汉天师世家》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