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海国图志》导读
《海国图志》是清代学者魏源撰著的系统叙述世界各国地理、历史、政治、科技等情况的著作,也是鸦片战争以后第1部全面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情况的集大成的著作,对扩大中国人民的地理视野,推动思想和学术的发展,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魏源(1794—1856),字默深,先世本江西泰和县人,明初移居湖南邵阳金潭(今邵阳市)。自幼酷爱读书,9岁应童子试,以“腹内孕乾坤”句震动了主考官。15岁补博士弟子员,20岁举明经,28岁中会试第19名,次年补殿试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后历任东台、兴化、海州等地知县、知州。从政期间能体察民情,关心群众疾苦。后以母忧去官,埋头著述。
魏源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衰落,外侮日迫,危机四伏的社会变革时代。鸦片战争的失败,友人林则徐的贬谪,更激发了魏源的爱国热情。他坚持变革,反对守旧,重视实践,主张经世致用。他提倡面向世界,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他提出了“师夷制夷”的战略思想和攻、守、战相结合的战术原则。他学识渊博,著述宏富,撰写了卷帙浩繁的 《海国图志》、《圣武记》、《元史新编》、《古微堂集》、《老子本义》、《诗古微》、《书古微》、《春秋繁露注》,参与编辑了《皇朝经世文编》。
《海国图志》是魏源在列强入侵,国势日削的形势下,为寻求御侮图强之道,兴国安邦之策而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在《自序》中说:“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他在友人林则徐在粤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阅读了大量图籍资料,编撰了中国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海国图志》。这部卷帙繁多的著作,凝聚了他多年的心血。此书成稿于1842年,初刻本50卷,1847年增为60卷。1852年又增补至100卷。
百卷本的 《海国图志》,以 《筹海篇》起首 (卷1—2),卷3—4为世界地图,卷5—6记述中印半岛各国,卷11—16记南洋群岛各国,卷17记日本,卷18记南太平洋各岛,卷19—32记印度和西南亚各国,卷33—36记非洲,卷37—49记欧洲各国,卷50—53记英国,卷54—56记俄国,卷57—58记北欧各国,卷59—63记美洲和北美各国,卷64—70记南美各国,卷71—73记各国宗教,中西历法、中西纪年表,卷74—76为国地总论,卷77—80为筹海总论,卷81—83为夷情备乘,卷84—93为轮船及大炮模型和图纸,卷94—100为西洋技艺杂述。由此可见,本书内容并不限于地理、历史,可说是一部收罗丰富的世界知识手册。
《海国图志》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内容广博,取材丰富。书中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历法、科技、技艺等许多方面。作者认为,凡对富国强兵有益,而国人又应当知者,均择要列入,并不限于地理。
二是详略得体,重点突出。由于本书是为“师夷制夷”而作,因而书中以较多的篇幅叙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各国。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故书中以4卷的篇幅,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英国各方面的情况。
三是重视地图,重视科技。魏源很重视地图,所以把书名定为 “图志”。他力求做到 “图经表纬,图横表纵,左之右之,互相体用。”全书共绘制地球、各洲各国地图74幅,所以有人把《海国图志》说成是我国最早的一本世界地图集,不是没有理由的。除地图之外,他还绘制了轮船与大炮的图纸,使内容更加形象。
四是重视海防。魏原因见外侮主要来自海上,便专门论述了筹海问题,提出要巩固海防,防止外人入侵。
《海国图志》以其丰富的内容与重要的学术价值,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从10年间出版三次可以看出国人对此书的浓厚兴趣。康有为认为: 《海国图志》是“讲西学之基”。梁启超认为: 《海国图志》激励了国民对外之观念。近人刘禺生说: “道(光)咸(丰)间,西北史地盛时,魏默深另树一帜,为东南海疆,成《海国图志》一书。故论辽、金、元史地者,京师以张穆等为滥觞; 论东南、西南海史地者,以魏默深著为先河。”《海国图志》的出版,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地理视野,促进中国人民放眼世界,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而且启迪了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1854年 《海国图志》译成日文出版后,也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学者井上清说: “横井小楠之思想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即以读 《海国图志》为契机。”
上一篇:《浣花集》的主要内容,《浣花集》导读
下一篇:《海塘录》的主要内容,《海塘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