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戴圣·嗟来之食
亦题《不食嗟来之食》。西汉寓言小说。戴圣辑录。原载《礼记·檀弓下》,《新序·节士》亦载。兆文等编《中国历代寓言选》、陈蒲清等编《中国古代寓言选》皆录入。作品描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饿者,衣袖蒙头,穿着绳子绑着的鞋,昏迷地走来。黔敖便左手捧食,右手拿茶水,吆喝说:“喂! 来吃吧!”那人抬头扬目而视,说: “予唯不食嗟来食,才饿到此种地步!”那人终不食而死。作品赞扬了 “饥者”宁肯饿死,亦不接受侮辱性施舍的高尚气节,说明了气节比生命更宝贵。本篇艺术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极短的篇幅中,用寥寥数笔,刻画了一个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士人形象。齐国饥荒十分严重。慈善家黔敖发仓施舍,待饥民于大路。然而“饿者” 因 “嗟,来食”这句话刺伤他的自尊心,他骤然扬目直视黔敖,严正告知黔敖,他立志不吃“嗟来之食”。这句 “似乎对人、实属激励自己的话”,使一个秉性耿介、穷且志坚的廉士形象跃然纸上。从现象上看,这位廉士死于饥荒,而实质上是死于自己的耿介秉性。所谓“富贵不能淫,贫穷志不移; 宁肯死于义,而不失气节”的自洁精神,便在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充分肯定。而“不食嗟来之食”这句中华熟语已成为许多仁人志士洁身全节的座右铭。1949年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赞扬了朱自清等人宁可饿死而不食“嗟来之食”的民族气节。“嗟来之食”,已衍为成语,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上一篇:《秦汉·韩婴·周舍》简析
下一篇:《三国两晋南北朝·东阳无疑·国步山有庙》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