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惊弓之鸟
战国寓言小说。撰人不详。原载《战国策·楚策四》,《法苑珠林》卷八十引载。今陈蒲清等编《中国古代寓言选》、公木等编《历代寓言选》皆录入。始皇六年(前241),“楚、赵、魏、韩、卫合从以伐秦,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通鉴·秦纪一》。赵使魏加拜见春申君,引用“惊弓之鸟”这一故事,用以说服春申君不可以临武君为将,因为“临武君尝为秦孽 (被秦打败),不可为拒秦之将也。”原故事叙述: 从前,射箭能手更羸与魏王一起站在一个高台下,更羸抬头望见一只飞鸟,便对魏王说: “大王你看,我只要拉一下空弓,飞鸟就会应声落下。”魏王不大相信他的射技会这么高。然而,过了一会儿,一只孤雁飞来,更羸对空虚发一弓,大雁便翻身掉下。魏王喝采,更羸说这是一只箭疮没有复元的雁,它飞得慢,叫声悲楚,旧伤未好,余悸犹在,所以一听到弓响,便拼命高飞,致使旧伤复裂,摔落下来。作品以极度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说明如能对事物进行精细的观察,掌握其特点和要害,便可收到“虚弓下鸟”的神异效果。更羸知道飞缓鸣悲的雁是受伤而失群的雁,这就是由于他事先进行过细心的观察,认真的分析,才有了这种经验,从而抓住大雁的弱点,“虚发而下之”。这对读者是很有益的启示。当然,惊弓之雁,心有余悸,又遭到了更惨的失败,其教训也值得吸取。作品描述惊弓之雁心有余悸的神态,具体入微而情致真切,从小说文学的角度来看,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这是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惊弓之鸟”的成语即由此而来。
上一篇:《三国两晋南北朝·殷芸·怪哉》简析
下一篇:《三国两晋南北朝·邯郸淳·执竿入城》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