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亦题《扁鹊治病》。战国寓言小说。韩非撰。原载《韩非子·喻老篇》。《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刘向《新序·杂事二》、《文选·七发》注和《养生论》注皆载录。陈蒲清等编《中国古代寓言选》、李格非等主编《文言小说》皆录入。扁鹊,姓秦,名越人,又称卢医,鄚县(在今河北省任邱县)人,战国时名医。蔡桓公,春秋时蔡国国君,与鲁桓公同时,与扁鹊相去近二百年。《史记·扁鹊列传》作齐桓侯,时间亦不合。扁鹊的诊断本领也写得过于神奇,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可知本篇故事或源于传说,或依托比附,有韩非的虚构成分。作品描写: 扁鹊去谒见蔡桓侯,在旁边站了一会,说君王有病在皮肤里,如果不医治恐怕要加重,蔡桓侯说他没有什么病。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蔡桓侯,说君王的病已蔓延到肠胃里去了,再要不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侯仍是不予理睬,并且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一见蔡桓侯,扭头便走。桓侯派人查问原因。扁鹊说君王的病,已深入骨髓,无法治疗了。过了五天,桓侯病情恶化,派人找扁鹊,扁鹊已逃亡他国,于是桓侯便死了。这则寓言通过“扁鹊说病”、桓侯忌医的情节,恰好说明了《老子》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的旨义。文笔诙谐而又有机趣,巧妙地嘲讽了蔡桓侯的冥顽不化。一切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若能寻见了它发生的根源,把握了它发展的趋势,就可以在开始时给它施加影响,引导它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难事必定作于易,大事也必定作于细,要“早从事焉”。韩非在这里发挥的唯物主义原则,对人很有启发性。这则寓言,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曲折动人。蔡桓侯的刚愎自用、麻木不仁、前倨后恭、贪生怕死之精神面貌; 扁鹊敢于直言,不讳疾病真相,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蔡桓侯和扁鹊的“两种性格的冲撞,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诙谐与讽刺,幽默与严肃,相反相成,使人忍俊不住掩口而笑,又不禁掩卷沉思。” (杨太辛语) 魏源《行路难》 (十三首之六)“扁鹊见田侯”,则是据此故事写成的。
上一篇:《先秦·扁鹊见秦武王》简析
下一篇:《秦汉·括地图》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