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荀氏·灵鬼志
东晋志怪小说集。荀氏撰。《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入丙部小说家类。原书宋时已佚。《说郛》本仅存一卷。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佚文二十四条(《蔡谟》与《李通》条各出《灵异志》、《虚异志》,非为《灵鬼志》,鲁迅先生实误辑)。郑学弢《列异传等五种·灵鬼志》从鲁迅本,然重行序次,得十八题。《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灵鬼志》四条,皆题作“谣征”,可知原书系分篇记述,但今可考者仅此一篇。鲁迅指出:“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如晋人荀氏作《灵鬼志》。”(《中国小说史略》)《灵鬼志》在记“国产”鬼神怪异之事时,也记了不少佛教灵验之事。(1)所记鬼魅故事,或写鬼怪作祟,或记鬼物害人。如《姚元起》、《陈皋》,前者写姚元起的七岁女儿,无端遭受一个叫“高天大将军”的鬼怪钻入其女腹中作怪,而致使其女削瘦羸弱之事;后者记陈皋被一“赤鬼”戕害而死事。又如《闾剿》记闾剿被两个鬼差捉弄、行役而竟致死等。这些故事宣扬了崇鬼论的思想,迷信色彩十分浓厚。(2)所记佛教故事多是宣扬佛法驱逐鬼怪的。如:《周子长遇鬼》写他遇鬼诵佛经,鬼并不敢伤害他,可见佛法威力。又如《竺昙镜》、《胡道人》皆以佛能降服鬼怪的故事,宣传宗教迷信思想。(3)有些鬼怪故事也有一定认识价值,少数篇章较有积极意义。如《嵇中散》通过嵇康南游时,在华阳亭深夜遇鬼,从学《广陵散》曲调,“半夕悉得”的荒幻情节,把嵇康的旷达性格和奇妙琴艺,表现得十分鲜明突出。文中的殁于数千年的“古人”对嵇康操琴十分欣赏,并视为知己,最后授之以名曲《广陵散》。作品重点是描写嵇康的为人及《广陵散》的来历。传说中,当时只有嵇康会奏这支曲子,因而特意把它写得神乎其神。《外国道人》是写一个神奇的外国僧人,叙述他自神其术,能吞吐器物,并惩富济贫,助人为乐,表现了作品的进步倾向,称得上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佳作。其故事源出佛教《杂譬喻经》,后来又演变为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中的《鹅笼书生》。由此可见佛教翻译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灵鬼志》在艺术上,语言简明而洁净,构思奇特而颖异,情节变幻而离奇,人物形象生动而鲜明。如《周子长遇鬼》写人鬼对话,鬼戏谑人,以及周子长和鬼斗争的心理活动,都比较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感。《道人幻术》写外国道人能变出丰盛的菜肴,从口中吐出妻子来一起用膳;更离奇的是那人妻子还有情夫藏在口中,趁丈夫睡觉之机,吐出情夫来厮混。这就曲折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不良社会风气,暴露了男女间互相隐瞒私情的不正常关系。《灵鬼志》在志怪小说发展史上,较早地引入大量的佛教故事,使志怪小说在题材内容和情节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促进了小说创作的发展,使它成为晋代小说中的瞩目之作。
上一篇:《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温峤娶妇》简析
下一篇:《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焦湖庙祝》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