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葛洪·王嫱
亦题《画工弃市》、《王嫱不赂画工》、《毛延寿》。东晋志人小说。葛洪撰。原载《西京杂记》卷二。《太平广记》卷二一○亦载。吴曾祺《旧小说》、李格非等《文言小说》、刘文忠等《文言小说名篇选注》、王金盛《历代微型小说选》皆录入。王嫱(qiáng),字昭君,又称明妃(因晋代避司马昭讳),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省)人,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前33年)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据《汉书·元帝纪》载,王昭君系自愿出塞嫁单于。她为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本篇叙写王嫱画像被丑化而远嫁匈奴,画工毛延寿等因此被汉元帝所杀的故事:汉元帝后宫妃嫔很多,不得常见,就让画工画出妃嫔的肖像,按照画像召幸她们。诸宫人皆赂画工,多的给钱十万,独王嫱不肯如此,遂不能被召见。匈奴使者入朝,求美人作为单于之妻。于是元帝决定把画像中貌不甚美的王昭君送给匈奴。出发前元帝召见她,才发现其容貌为后宫第一,并善应对,举止闲雅。元帝虽悔之,但重信于外族,就不再换人。昭君去后,元帝下令查处此事,将画师们皆绑赴闹市处死,暴死街头。作品的主旨在于鞭挞画工的丑行和暴露宫廷的黑暗。小说着力刻画了三个人物:一是汉元帝。他荒淫而不昏庸,后宫妃嫔多得令其眼花缭乱,只好“案图召幸”。如此“选美”的典型情节,把他淫靡的性格特征活脱而出。后来,他召见昭君,才知她为绝代佳人;但也宁失爱而不失信。“画工皆弃市”,既见出他失爱之痛,又刻画出他的凶残。二是画工。这种人在宫廷中凭借黑暗政治,可以左右皇帝的好恶。他们在为后宫美人画像时,勒索钱财,“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对不肯行贿者,则予报复,王嫱就遭到报复,其画像则被恣意丑化。三是王昭君。虽然小说着墨不多,但其形象光彩照人。她聪明美丽,举止娴雅,且为人耿直。作者用众宫女“各赂画工”以求“召幸”,来与王嫱执意不肯相反衬,突出了她傲然不媚的高洁品性。作品写她临去匈奴前,被元帝召见,“貌为后宫第一”,但“名籍已定”,“不复更人”。有一种悲剧美的氛围,弥漫在作品之中。王昭君的遭遇引起后代不少诗人长嘘短叹,感慨不已,如李白即谓“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王嫱》对后世戏曲、绘画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敦煌变文有《王昭君变文》,元杂剧有关汉卿的《汉元帝哭昭君》、张时起的《昭君出塞》、吴昌龄的《夜月走昭君》和马致远的《汉宫秋》,明传奇有《和戎记》、《青冢记》、《琵琶语》,今有曹禺先生的新编历史剧《王昭君》等,都是写的这一题材。王昭君故事开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和亲之类题材的小说及戏曲的先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上一篇:《三国两晋南北朝·刘敬叔·牛渚燃犀》简析
下一篇:《三国两晋南北朝·裴启·王子猷雪夜访友》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