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庄周·痀偻承蜩
战国寓言小说。庄周撰。原载《庄子·外篇·达生》。陈蒲清等编《中国古代寓言选》、王玄武等编《中国历代寓言选》、公木等编《历代寓言选》 皆录入。作品描述: 孔子前往楚国途中,在一片树林处,他看到一位驼背老人,手拿竹竿在粘知了,好像信手拾取一样轻而易举。这对一个不能仰视的驼背者来说,在生理上是有很大困难的,所以,孔子惊奇地问他有什么好方法。驼背老人把自己苦练的情形说了一遍,说他练到“吾处身也,若厥株枸; 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孔子听后,十分赞叹驼背老人的绝技。作品旨在说明: 要专心致志,精神集中,形神统一,才能掌握规律,得心应手,无往不胜,无所不能; 要达到这样高的境界,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苦练基本功,坚持不懈,直到炉火纯青。作品或直叙,或对话,形象地描绘了痀偻者抱定目标,在每年捕蝉的季节苦练勤学,循序渐进的情形,而终于达到捕蜩万无一失的境界。作品描述痀偻者捕蝉的情景,说他处置自己的身体,则像一根树桩那样纹丝不动; 说他举起胳臂,则像干枯的树枝。这些形象、生动的描写,都突出地展现了他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性格特点。虽然说都是三言两语式的简笔工描,倒是绘声绘色,意趣盎然,行文为了刻画他的苦学勤练,特别突出描述他习艺练技的难度: “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虽然练习的难度很大,但由于专心苦练,就使捕蝉技巧日臻完美,蝉飞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终达万无一失。驼背老人的这一形象也说明,只要志专苦学,而无难不克,就是客观条件较差的人,也能获得成功。《庄子》一书对人的技能以及能工巧匠都是加以赞颂的,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是最为突出的。本篇赞叹了具有捕蝉绝技的痀偻者,《养生主》中歌颂了善于解牛的庖丁,《天道》 中歌颂了见解卓越、手艺高超的轮扁,《达生》中歌颂了善于游水的吕梁丈夫和善于削鐻的梓庆,《徐无鬼》 中歌颂了运斤成风的匠石。庄子对他们的技艺都进行了精心描绘,而出神入化。这无论是在思想史上或艺术史上都是值得肯定的。“难道不是只有当手工业者、陶器匠、玻璃匠、泥水匠,成了艺术家时,真正的艺术才得以表现出来吗?” (费尔巴哈《德国哲学》) 本篇中承蜩的驼背老人,从生理上来说,他是 “畸人”。庄子对这种畸人,寄以极大的同情,努力发掘他的精神美或内心世界美,歌颂他的 “用志不分”的精神境界。这反映了庄子的独特的美学观点,像《德充符》 中的六个畸人美德之描写也属此美。庄子对畸人美的这种写法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后世小说、戏剧中,神仙往往幻化为丑陋的人物,便是从《庄子》 中学习来的。
上一篇:《秦汉·刘向·珠崖二义》简析
下一篇:《三国两晋南北朝·杨衒之·白马寺》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