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晏婴·晏子春秋
战国短篇小说集。旧题晏婴撰。一般认为是秦统一六国前的一位士大夫摭拾晏婴的言行和轶闻编辑而成。《史记》谓之为《春秋》,《汉书·艺文志》著录为《晏子》,八卷。有元刻本、明成化刻本、嘉靖刻本、绵眇阁本、沈启南本、渌碧居钞本、吴勉学本、杨慎评本、凌蒙初本、《子汇》本、归有光评本、《诸子汇函》本、日本古钞本、清经训堂本、景元钞本、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校记》本、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本、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本、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晏子》残简本。今本分内、外篇,内篇分 《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两篇,全书共二百一十五章。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也可以说是一部最早的 ‘外传’、‘外史’” (吴则虞语)。作者一方面揭露了古代社会统治阶级的种种黑暗面,刻画了荒淫暴虐的君主、助纣为虐的佞臣、粗暴凶猛的勇士等等不同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也描绘了一位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晏婴。这里,晏婴的形象,已经不完全是历史上晏婴的真实原型,而是艺术上的典型了。作者抓住了晏子的一些政治、生活内容,从进退出处,以及饮食、衣服、车马、仆从各个细节方面,塑造出了栩栩如生的一位幕僚长的典型形象。而这种性格和形象又完全符合于一般的高级幕僚的共同特征,同时也具有自己的个性。在本书的一些优秀故事里,晏子形象的艺术特征是: 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敢于坚持正义,勇于反抗强暴,机智善辩,克己厚人,个人生活俭朴严肃。如《晏子使楚》、(《内篇·杂下》)、《晏子将使楚》(同上)两个动人的故事,通过晏子在外交场合不辱国格和使命的几个典型片断,鲜明地描绘出他从容不迫,谈笑风生,应付裕如,临危不苟的才能和性格。书中有不少带有戏剧性的篇章,除了 “使楚” 的故事外,像写庸妄的齐景公和谄佞的梁丘据等反面人物,同样也很成功。尤其是《景公夜饮》 (同上),仅用二百来字,就构成了一出很完整很紧凑的戏剧。其中刻画了四个形象: 晏子与司马穰苴是一组,而齐景公和梁丘据则是对立者。齐景公荒唐无聊,夜里找大臣饮酒作乐。当晏子听到景公夜至的消息之后,他所担忧的是国家和外交上的大事,体现在行动上的是对景公持以应有的礼貌,虽然在仓卒之间,还是能够从容不迫地保持着常态。当知道景公是要邀他与之夜饮观乐之时,才放下心来,并婉言谢绝。景公说“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司马穰苴听到君临,立即披挂,作好了应变的战争准备,作为一个将帅,他所耽心的与晏子有不同之处,但对国事的关心,则和晏子完全一致。然而梁丘据与以上两位重臣就完全不同了。作者突出描绘他“君至”后的行动: “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简洁几笔,就逼真地把那弄臣一贯的媚态和那一刹时的荒唐情景呈现在读者眼前。四个人物的不同 “表演”,就像今日的电影镜头一样,一幕一幕而过,艺术表现手法十分高明。作者还运用夸张、虚构,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周围气氛的烘托,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智慧和风貌。如《崔、庆逼盟》(同上): 崔杼弑齐庄公而立景公后,他与庆封联合,劫掠齐国诸将军、大夫和显贵等人于太宫。在众目睽睽、刀枪林立的情势中,崔、庆二人逼迫晏子与之盟誓; 否则,“戟枸其颈,剑承其心”。而晏子从容不惧对之: “曲刃鉤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崔杼不得已而放过了晏子。而晏子脱离虎口后,其仆让他快跑,晏子不慌不忙,说“疾不必生,徐不必死”。用剑和血的危境烘托,和正反人物言行的深刻对比,使晏子临危不苟、从容自若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更加鲜明、突出。书中,还很注重以侧面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如,行文用一些正面人物,从侧面来塑造本书的主要人物——晏子的形象。像越石父对于晏子的知遇之感,北郭骚以死来证明晏子的无罪等,不仅把晏子作为一个“惠人”的风貌突现出来,而且也写出了那些淳朴、正直、廉洁的人物的可爱、可敬。其艺术感染力和形象的雕塑本领,在此有着高度的发挥。《晏子春秋》大部分故事,情节结构完整,语言准确、活泼、明朗、简当、朴素、清新,这与它有一部分民间创作有关。《晏子春秋》对后世影响颇大。杨慎曾说:“《晏子春秋》谭端说锋,与策士辨者相似……口载以讽而从,不可胜数。苏洵作《谏论》,欲以管、晏之术而行逄、于之心,是或一道也。故当时讽谏之妙,惟晏子得之。”(《晏子春秋总评》)这是指的其书语言的讽谕幽默特色的影响,而书中有不少篇章如《晏子使楚》、《二桃杀三士》等,对后来文学创作曾产生不小影响,像唐代的 《晏子赋》 (见《敦煌变文集》) 和明代话本《齐晏子二桃杀三学士》 (即 《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即由此而来。
上一篇:《秦汉·刘向·新序》简析
下一篇:《三国两晋南北朝·陶潜·桃花源》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