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董瑾
报告文学。作者鲁光。发表于《当代》1981年第5期。荣获1982年全国报告文学奖。1981年我国体育事业全线走向世界,各体育代表队在国际比赛中接连取得胜利,大大振作了国威,激扬了民气。《当代》编辑部组织的、鲁光写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姑娘》正是乘此“体育热”之风,记述了中国女子排球队自1953年建队以来,为了祖国的荣誉顽强拼博、前仆后继,最后终于走向世界的艰难的战斗历程。如果把体育比喻为一个民族精神的橱窗,那么这篇作品则试图打开中国女排这个小小的窗口,让读者看到中华民族应有的精神风貌;通过女排那种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拼博精神、忘我精神和牺牲精神看到我们民族魂的存在,看到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作品将一个个人物小影融入历史长编之中,生动地描绘了阙永伍、曲培兰、曹慧英、孙晋芳、周晓兰、韩晓华、郎平、杨希、陈招娣、陈亚琼以及袁伟民等几代运动员、教练员的英雄群像,宏观而又细腻地展现了我国女子排球队在振兴中国的体育事业、为国争光的精神支持下,付出的青春、血汗与泪水。中国女子排球队是一个团结坚强的整体,但其中的每一个队员又都有自己的个性,打球都有自己的特色,这里有直率、坦荡而又带几分楞劲的陈招娣,有沉着、泼辣,每球必争的张蓉芳,有文静果敢的周晓兰,憨厚纯真的陈亚琼,有埋头苦干的曹慧英,和蔼可亲的杨希,更有从容不迫、心胸宽阔,有大将风度的孙晋芳和世界三大主攻手之一、“十佳”运动员,能一锤定音的“铁鎯头”郎平,这些在年龄上还显得太幼稚的姑娘们所度过的,是一种真正严酷而峥嵘的岁月,这正如陈招娣所说的:“人家的青春,是在花前月下度过的,而我们的青春,却在流汗、疲惫、困倦、头脑发涨中度过;在紧张、激烈旋律中度过。”这不仅是体力、技巧的训练,也是意志、品质的训练,不仅是技巧境界的提高,更是精神境界的提高。她们深深懂得“一球牵动十亿心”,在她们的背后是祖国和十亿人民。这些女排队员们刻苦训练,顽强拼博,用行动去实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目标。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无时不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作品还以感人的笔触描写了在中国女排走向世界过程中,众多的无名英雄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严厉而又亲切的领队与教练,用严格的科学方法训练女排队员们,同时也用一颗为国为民的火热的心去打动队员们,还有陪练、厨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排球运动发展中起过特殊作用的日本著名教练大松博文。他所发明的“极限训练”使许多经他训练过的队员至今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但中国姑娘们那种顽强忘我的精神最终感动了这位以严格甚至近乎于严酷训练而闻名的“魔鬼大松”,那种不屈不挠的性格和为了祖国,一切都要克服、忍耐的坚定信念,使大松深深感到中国女排终究会登上世界冠军宝座的必然。作品还通过大松的角度,满怀深情地追念了敬爱的周总理对中国排球事业的热忱关注,作品通过如上种种,试图说明一个道理:中国女排取得最终的胜利不是偶然的,全国上下的期待鼓励,女排经过挫折、失败、奋斗,还有胜利的考验,最终走向成熟,走向世界,这正是中华民族又一次崛起的象征。作品结构恢宏,文笔细腻,它摄取现实生活中最生动感人的图画,反映了围绕小小的排球,人们的喜怒哀乐,从而高度赞扬了那种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它给读者一种自豪感、一种责任感,同时也给予人以艺术熏陶。作品发表之际,恰逢中国女子排球队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锦标赛上夺得冠军,喜讯传来,群情振奋,《中国姑娘》借此体育热风,报纸转载、电台播送、读者争阅,一时轰动全国,《中国姑娘》引起的这种巨大反响同时又直接促成了1981年中国报告文学体育题材的相对集中。
上一篇:李晓晔《中国农民大趋势》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邹德清《中国当代大学生诗选》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