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新敏
短篇小说。作者欧阳山。发表于《人民文学》1960年第12期。后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月版《建国以来短篇小说》下册。小说写道:桥头公社新沙大队真拱小队队长王水养是个好脾气的人。生产队下面分了三个组。组长分别是赵奇、林胜金和赵奇的堂叔赵保。这个队生产搞得很好,就是干部关系不融洽。赵奇特别爱跟王水养抬杠子。县里有个叫徐清的工作人员经常到这儿批评赵奇。队员们私下说:要是这三个人凑在一起,事情就热闹了。1959年订包产计划,徐清督促王水养将产量定在六百斤,林胜金和赵保虽然不同意,也没多作反对,但赵奇却提出定在四百五十斤。然而,最后还是由徐清拍板定了六百斤。赵奇率人拼命地干,最后平均产量四百五十一斤,是全公社最高的产量。原来订包产计划的人们不再提起了,但赵奇却很认真,认为没有完成计划,应该检讨。林胜金对赵保说:“你侄儿真算得一个天下奇人。”事隔一年,徐清又下来定包产计划。赵奇提出要么不包,要包就要认真执行,超产有奖,不够认罚。否则会打击群众积极性。然而,最后还是由徐清等决定,今年仍包六百斤,地委书记路过农田,问赵奇庄稼长势那么好,粮食能打到四百三吗?赵奇自豪地说,能打到四百八。包产六百斤是包着玩儿的,不算数。三天之后,公社马书记转达了地委书记对徐清的批评,决定按照赵奇的办法,包到四百八。小说对“大跃进”兴起的浮夸风作了批评,人物性格亦比较真实、鲜明。
上一篇:张学军《九级风暴》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苏守平《乡场上》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