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谢锡文
短篇小说。作者林元春(朝鲜族),翻译清玉。小说发表于《民族文学》1983年第9期。它描写了一位朝鲜族妇女形象。“我”的婆家是个大家族,亲戚很多。当“我”的公公是州教育处处长、“我”的丈夫是市工业局副局长时,每逢节假日或办喜事,总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我”也因此受到长孙媳妇的礼遇。其实真正的长孙媳妇应该是铜佛寺嫂子,可“我”直到结婚第二天才见到她。当时铜佛寺嫂子因子女尚幼,生活困窘,不能像其他亲戚那样带上礼品前来为小叔子贺喜,却一直在灶前厨下干脏活累活,亲戚们酒足饭饱踏上归途,她仍守着锅台把洗洗涮涮的收尾活做得干净利索。第二年,正逢公公花甲,其他亲戚又赶来送礼祝贺。铜佛寺嫂子人穷礼不亏,虽然摆不起寿桌,只能送一瓶酒,也要把自己的祝福献给长辈。后来,“我”的公公婆婆相继谢世,丈夫也被错误地打成“民族主义分子”去玉泉洞劳动改造了。这时,每逢节日便门可罗雀。只有铜佛寺嫂子在“我”身处厄境、中秋佳节格外冷清的时候,送来了新米、牛肉和衣料。当“我”寒酸地空着双手去参加她儿子的婚礼时,别的亲戚从她儿媳妇那里得到的见面礼只是枕巾、袜子,唯独我却得到了一身涤纶衣裙。她还悄悄资助“我”那在大学念书的儿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的儿子参加了工作,家庭情况也有明显好转,盖起三间新瓦房。可她去亲戚家贺喜,依然不声不响蹲在锅台边忙碌。小说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人物刻画真切感人。作品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上一篇:仪平策《亲人》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方舟《人之诗》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