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郗仲平
长篇小说。作者李六如。全书分为三卷,作家出版社1957年4月出版第一卷,1961年11月出版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1月出版该书第三卷作者未完成的遗稿。该小说的主人公季交恕,光绪十三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其母童少英是佃户的女儿,卖给别人做了丫头,后来卖到季家做妾,她勤劳能干,对季交恕的成长影响较大。季交恕先在经馆读书,后又到洋学堂学习,从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他接受了一些新思想,也认识着外面的大千世界。一年,乡下闹虫灾,伯父开的全义生米号闭粜。季交恕领着农民冲进米号,伯父只好开仓。父亲死后,伯父暗中欺负童少英母子,霸占了他们的财产,这使季交恕认清了封建大家庭的虚伪和冷酷。季交恕想着母亲的遗训“世界不平太不平,你要争气”。他到长沙投考陆军中学,不料误了考。季交恕认为要革命就要有枪杆子,于是投奔高遂耿,想在他的部下当兵。高遂耿下了逐客令,季交恕只好到武汉找凌少槎,觉得当警察也是有枪的。凌少槎提议季交恕进陆军特别小学堂,将来可当军官,但季交恕却进了黎元洪的军队。此刻,光绪皇帝和慈禧崩驾,孙中山、黄兴革命党兴起。季交恕秘密参加了排满的文学社,并担任了重要职务,团结了一些士兵,这就是领导了武昌起义的文学社的初期活动。文学社掌握了《商务日报》,该报因刊登主编詹大悲的爱国文章,销路日广。川粤汉铁路原定完全归商办,清政府又改借外债,全国上下纷纷反对,大大促进了辛亥革命运动。这年夏天,清朝政府为镇压两湖的革命运动,特派满人瑞澂到武昌做总督,季交恕等仍在积极活动。黎元洪收买文学社成员不成,就派人暗中监视。季交恕因捉杨度惨遭毒打,并被开除。季交恕远走广东钦州,在那里看到衙门涂炭百姓,改变了对“匪”的认识,觉得他们是逼上梁山,中国非革命不行。蒋翊武来信说武昌快起义了,季交恕怀着愉快的心情离开了钦州。辛亥年阴历三月二十九,广州起义者进攻两广总督衙门,湖北革命潮流亦高涨。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派潭人凤找文学社负责人谈话。武汉空气十分紧张。起义准备就绪,不料,送起义信号的人没有出得城去,起义未成,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慷慨就义。熊秉坤再次发动起义,经过激烈战斗,攻克了制台衙门——武昌城内最后的反动堡垒,瑞澂仓惶逃跑。起义的革命党群龙无首,只好举出黎元洪做都督,黎元洪怕北洋兵来了性命难保不肯就任,但迫于当时的形势被迫做了都督。湖南“光复”,陕西独立,江西、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山东、山西这十个省也可望独立。季交恕赶到武昌,看到百姓积极响应革命,踊跃从军。冯国璋攻下汉口,袁世凯复信黎元洪,只要承认君主立宪就可停战讲和,否则武力解决。季交恕奉黄兴命令与冯军交火,袁世凯盘马弯弓,适可而止,做样子给清政府看,对民军采取“打拉”政策。阴历十二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袁世凯布下圈套,北洋军段祺瑞本来反对民主共和,转过脸来又反对君主。辛亥革命后,季交恕并未感到舒畅,社会现实使他气愤而失望,决定辞官出洋。在日本,季交恕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看到祖国没有国际地位,中国人就得受日本人的气。1918年,季交恕回国,一到上海便遇见了詹大悲,从他那儿看到了陈独秀、李大钊主编的《新青年》,受到很大鼓舞,但了解到国内的一些情况,一腔热情不觉冷了下来,决定暂回平江老家。老家正闹兵荒,雇的长工被打死,养的牲畜被杀,妻子欠了债。季交恕想实业救国,于是,卖掉了田产办济贫厂,还为工人办起了夜校。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学生上街演讲,查日货,工厂破了产。季交恕认识到实业救国是个梦,“覆巢之下无完卵”。季交恕去长沙教书,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对个人办厂进行了反思。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起死回生。季交恕认识了何叔衡、毛泽东,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安源煤矿,季交恕看到中国的工人阶级除了受本国资产阶级的压迫外,还要受帝国主义的压迫。毛泽东曾来安源开辟工运,组织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刘少奇领导的安源大罢工取得了胜利,毛泽东领导的长沙泥木工和各行业工人罢工也取得了胜利。京沪、湘汉各报都不断报道了此项新闻,大大鼓舞了各地工人的情绪。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从此走上了政治舞台。党的“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联合战线,季交恕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任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常务委员。季交恕参见孙中山,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后,政权掌握在反革命手里,政治越来越黑暗腐败。毛泽东在农民运动讲习所鼓励大家作农村调查,帮助组织农会与农民自卫军。“五·卅”惨案发生,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连租界华捕都罢了岗,香港三十万工人在陈延年的指示下也罢了工,睡狮怒吼了。在人民的支持下,北伐军打了胜仗。蒋介石表面伪装革命,骨子里反对共产党,最终撕下了面具,下令反共清党,上海发生“四·一二”惨案,中国革命处在危亡绝续的严重关头。季交恕遵照上级指示,回平江坚持斗争。毛泽东在湖南五个县搞了三十多天的调查,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肯定了农民运动“好得很”。党的“八·七”会议撤销了陈独秀的领导,决定搞土地革命,走武装斗争道路。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省特派员夏明翰也来到平江,组织武装暴动,不料,走漏了风声,街上突然宣布戒严。平江东、南乡中共特委书记罗纳川的信号枪一响,象潮水一样的人海喊声震天,冲到街里,打下了献钟,又去打思村。打思村中了敌人的埋伏,一些领导者被捕。农民武装在敌人解送这些同志时又打了一场伏歼战,救下了同志,还缴获了武器。清乡队疯狂反扑,四周一片白色恐怖,斗争异常尖锐残酷。农民运动几起几伏,虽然牺牲很大,但星星之火,终于燎原,创立了土地革命时期的湘鄂赣苏区。1928年,季交恕离开平江,罗纳川继续领导义勇军英勇作战,由东、南乡发展到西、北乡,敌人也更加疯狂地反扑。季交恕一到上海就被敌人跟踪,在老朋友余寿松的帮助下才脱离险境。与组织接上头,他才知道夏明翰与罗纳川已经牺牲,自己的亲人也被敌人杀光。他又从余楚农那里,了解到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斗争情况,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心。该小说第一卷从清末维新变法写到辛亥革命失败;第二卷从北洋军阀统治写到大革命失败;第三卷拟从十年内战写到新中国成立,但因十年浩劫,作者仅写就十万字就与世长辞了。全书以季交恕生活经历为中心线索,描写了中国社会六十年的历史变迁,“将时代的政治、社会演变,各种矛盾,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前仆后继的斗争过程,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教训,描述一个轮廓”,这是一部“主题大、时间长、牵涉面广”的历史小说。作者在书中刻画了孙中山、毛泽东、何叔衡、夏明翰、罗纳川以及杨度、黎元洪、袁世凯、蒋介石等人物形象。主人公季交恕身上有着作者的影子,表现了这一代知识分子是如何背叛封建家庭,在风云激荡的历史变迁中走向革命,经受革命的考验。这部小说熔历史与小说于一炉,既有历史的丰富内蕴,又有文学的动人风彩。叙事线索清晰,语言简洁而生动,许多细节描写极其传神。
上一篇:谢锡文《公路从门前过》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土晓文《六月的话题》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