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韩道方
短篇小说。作者张承志。发表于《伊犁河》1986年第3期,转载于《小说月报》1987年第1期。小说写的是“我”过火焰山的感受。“我”和里铁甫乘驴车过火焰山。满天都密布着太阳kün的灼烙般烤人的光线。两人语言不同,难以沟通,只好默默地忍受着干渴,在天上的kun地上鲜红的火焰山之间慢慢地行进。“我”在这曝晒中几次想拿起水壶,看看里铁甫的沉默,也就忍了下来。虽然两人很难沟通,对“kün”对“yol(路远)”却有着相同的感觉。Yol正长,kün也是残酷的,四天的艰难已足使“我”了解这两个字眼的意思。碰上了水井,“我”喝得几乎溢出来了,而里铁甫却绅士似地掬了一捧。两人继续行进在kün笼罩下的山间。途中有一座小石屋,里铁甫虔诚地跪在石墙里,不知为了什么。终于到了满目苍翠的葡萄沟。习惯了眩目的黄沙、戈壁和焦裂的火焰山的眼睛对这浓艳绿色反而不自在了。六天的残酷烤晒,使“我”与这坚忍的山脉有了深深的感情,“我”从心灵上理解了火焰山。天地间愤怒的火焰被凝固,却仍保持着熊熊的姿态,而大地上的绿色仍装点着这凝固的火焰,这坚忍、挺拔的火焰山。小说意境开阔、高远。这令人畏惧而又向往的凝固火焰不仅是指自然的火焰山,更是指世道沧桑,人生变故,指人生的壮烈和艰辛。它启示人们,在人生的悲壮中有着绿洲般美好的希望。小说语言凝练,力度较强,它既是残酷、坚忍的山的概括,又是粗犷艰辛满怀希望的北方民族的写照。透过小说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可以感受到北方大自然的严酷,感受到火焰山中的kün的浓烈,感受到北方人民生命的活力,感受到北方民族对苦难的超然态度和对希望的追求。
上一篇:杨新敏《减去十岁》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庞守英《凝眸》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