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鲁侠
口述实录文学。作者张辛欣、桑晔。发表于《收获》1985年第1期。十三篇作品为:“万元户主”、“离群雁”、“人在山那边”、“漂亮的三丫头”、“卖白兰花的老妇人”、“文凭”、“小乔,和他欢乐的伙伴们”、“第三次浪潮”、“旅游”、“老人”、“一百零九将们”、“头一批顾客”、“二进宫”。这些作品分别描写了十三位“北京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在天津登瀛楼饭店的雅座,作者遇到了一对正在用餐夫妻。两口子是天津静海县的。女的养貂,捞钱;男的种地,打粮。去年一年,钱捞了一万一,粮打了一万三,着着实实地发了家。她美滋滋地说道:城里人不成罗,咱们贫下中农先进罗,工人阶级落后啦(《万元户主》)!漂亮的三丫头因为漂亮吃了不少亏,也占了些便宜,结果搞得她也不明白,像她那样漂亮是好还是不好。漂亮是她唯一的本钱和长处,可她又偏偏爱那些不理会这些本钱和长处的人(《漂亮的三丫头》)。“我”本来是从事文学创作的,写过三部长篇、若干中篇和短篇,还有剧本,写作速度每天可以达到一万字,自我感觉良好。不过“我”现在又停笔了。因为“我”觉得文学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是夕阳工业,没劲。于是“弃文从商”,留职停薪搞起了公司(《第三次浪潮》)。张老先生七十八岁了,毕生在银行当职员。其工作单位唯一的变化是银行名称的更迭和地位的升降。最早是在盐业银行工作,后来又到了汇丰银行,东方汇理银行。解放后是在中国银行。干了一辈子银行,从练习生到信贷部副经理,就是没有在有钞票发行权的银行干过。中国银行听起来响亮,也没有印钞权。等老人退休后,中国银行又神气了,印开了票子—一外汇兑换券。外汇兑换券不是人民币,但与人民币等值,而且能买到人民币买不到的东西。他有积攒历代货币的爱好,“文革”时又把它们统统交了出来。尽管当时已退休,没有人管,可心里害怕,因为那是“四旧”。每个礼拜五都和退了休的老人们凑到一起,这个星期吃“全聚德”,下个星期吃“森隆”、“桃花泛”,北京的饭馆多,风味多,轮着吃,至于钱大家平摊(《老人》)。口述实录文学是一种新颖别致的文学样式。“新的时代、新的感受和交流的传递反馈方式,要求有新的文学体例”,于是“被采访者的谈话借助录音和文字记录还原成口述实录文学”(张辛欣、桑晔)。作者在借鉴美国作家某些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运用了这一崭新的文学体例。十三位“北京人”虽不一定都具有最直接的典型意义,但他们的想法、生活和意愿在不同程度上又无不折射着改革的要求和大趋势。作品娓娓道来,真实可感。
上一篇:苏守平《勿忘草》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蒋亚林《北京城杂忆》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