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宜君
抒情诗。作者郭小川。写于1961年10月至1962年3月。发表于196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后收入作者诗集《甘蔗林——青纱帐》(作家出版社1963年10月第1版);又收入《郭小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12月初版)。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多彩的笔墨,描绘了地处海防前线的厦门的“庄严和秀丽,英雄和美”谐和统一的风姿,通过这集中了“生机”的“南方的一角”和凝聚了“豪气”的“祖国的一地”,讴歌了伟大祖国的壮丽景色和人民的英雄性格,于优美的意境中渗透出保卫和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诗篇在表现和抒情方式上,采用借景抒情、铺陈渲染和反复咏叹的手法,从各个角度把事物表现得穷形尽相,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了雄浑、热烈、色彩浓郁的艺术效果。全诗共五段。第一段概写厦门的风貌和诗人急切了解厦门的心情。诗人从一眼看到的一片片荔枝林、一行行相思树、一团团浓雾去逐个寻问,逐个展现。第二段写细致观察到的厦门城的优美,反复说它像海底龙宫一般的晶莹,又像山林仙境一般的明净。第三段写深入看到的厦门那战斗的雄姿,详尽地描写了海上、空中和高山上的战备,细腻地表现每块石头、每粒黄土、每根小草、每朵野花的坚强意志,也象征地表现了传信的大雁、搏击的山鹰和雄风、骇浪、急雨。第四段概括而又具体地描写厦门的建设、劳动的景象。从高楼、广厦、长街、小巷中表现人们的豪情壮志;从出海渔民、岸边哨兵的身上反映群众的劳动和爱国热忱;从“日光岩下笑声朗朗,五老峰下细语绵绵”中反映生活的快乐和甜蜜。最后一段,从整体上表现了厦门“庄严与秀丽、英雄和美”和谐一致,“和平、斗争、建设”奇妙交织的“非凡的性格”,从而把感情抒发推向高潮,点明题旨。在句式上,诗篇采取严密整齐的长句,重视行与行、节与节之间的大体对称,并且大量运用反复、层递、对偶和排比的修辞格式。全诗想象丰富,格调激越,韵律谐和,富于辞色。因此,它被公认为是作者独创的“新辞赋体”的代表作之一。
上一篇:周鲁侠《厚土(吕梁山印象之六)》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尹昌龙《去意徊徨》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