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艳华
三幕话剧。作者杜印等青年出版社1951年11月出版。这是一部解放初期较早反映我国工业生活的话剧作品。它敏锐提出了面临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我们的干部应当如何接受新事物,适应新形势的严峻课题。东北解放以后,摆在共产党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工业生产,支援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党派来的优秀干部,不畏艰难从头学起,带领广大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恢复生产的坎坷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作品着重揭示了领导干部内部发生的两种思想作风的冲突,这就是以薛志钢为首的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以高泉为首的停滞保守的态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围绕着提高计划、使用四号炼焦炉等关键问题,薛志钢积极鼓励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工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事实教育了高泉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者,最终齐心协力,赢得了恢复大工业首战的胜利。该剧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着力刻画了薛志钢这个党的领导干部形象。作品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和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描画以及大量生动、细腻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地展现了人物鲜明的精神风采,并在人物面前设置纷繁复杂的矛盾,推动其性格的发展。作品不仅在题材上有开拓意义,而且在艺术构思上也有新的尝试。它反映的是工业生活,却并未正面描写轰轰烈烈的工厂景象及琐屑的生产操作过程,而是把这一切推到幕后,突出反映了在对待生产关键性问题上所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冲突,着力表现的是负有“决策”使命的“代表人民的典型人物”。由于作品抓住了主要矛盾,使整出戏的情节跌宕起伏却脉络清晰。作品克服了技术术语过多容易引起的弊端,从而避免了类似题材所常有的通病。此剧曾在全国各大城市上演,受到普遍欢迎。
上一篇:仪平策《在悬崖上》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王菊延《在柴达木盆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