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龚政文
中篇小说。作者孔捷生。小说原载《十月》1984年第六期。这篇作品描写了“文革”年代里一个知青勘探小分队在海南大林莽中的复杂经历和悲剧结局。由谢晴、邱霆、简和平、冼四海组成的这个小分队奉兵团团部之命,顺着五指山脉的走向,横穿原始森林,勘探垦殖区和新连队的未来营地。他们计划只用一天穿越森林,然后从黑麂岭峡谷出山,那时天已擦黑,将在兄弟团一个边远连队借宿,再等便车回团部。谢晴是老连队的副指导员,勇敢、心细、柔中有刚,原则性又极强,是个既符合那个年代的价值标准,又深得众人拥戴的知青头儿;邱霆是个颇有男人气概的武装班长;简和平是前苗圃班班长,因散布“落后言论”而被撤职,连队正在组织对他的批判。小分队刚出发不久,一个从大陆私自逃来,正打报告申请转点落户到此地的“老插”——大陆仔——死乞白赖地要求加入,众人虽厌恶他的猥琐,却也答应了。这是个离心离德的集体。一路上,邱霆处处以领导者自居,膀阔腰圆的冼四海偏不买他的账,二人唇枪舌剑,频频发生冲突。他们本是一个中学的,冼四海性格耿直粗鲁,看不惯邱霆公事公办的作派,每每在言语之间挤兑他。谢晴与简和平从小青梅竹马,又一起上学,情份很深,但这一切都因为谢在一次批判简的会上的慷慨激昂的发言而结束。经过一番披荆斩棘,小分队来到了沼泽地。冼四海鼻子里钻进了一只蠓虫,鼻腔疼痛,眼冒金星。高烧之下的他又与邱霆爆发大规模冲突。一只白肩雕从一开始就盘旋在众人的头顶,如同一个巨大的死亡符号。面对沼泽那恶浊、了无生气的世界,小分队士气低落。地图已变得如同一张废纸,失灵的指南针被冼四海一怒之下扔进沼泽。情况很糟,新的争吵又开始了。何去何从?简是鸣金收兵派,而邱则好马不吃回头草。经过谢和邱的协商研究,小分队决定绕着狭长的沼泽往前走。他们走到山边,穿过谷口,登上一座石多林稀的山包,就地过夜。林涛澎湃,谢晴心潮难平,想起与简和平的交往,觉得二人思想距离越来越远,她受不了简的那股尖酸腔和不正常情绪。邱霆负责警卫,也很激动。他早就暗暗爱上了谢,曾经利用二人一同参加积代会之机向谢表白,被谢以年纪还轻,应集中精力于革命为由拒绝了。他并不死心。此刻,他将自己的衣服盖到谢身上,谢婉言推却。第二天,小分队又上路了。冼四海病情加剧,简和平以文弱之躯,毅然背着他前行。此举使四海大为感动。时近中午,浩瀚林海无垠地扩展,每走一步都增添几分疑虑与动摇。森林里泛起大雾,方向与时间都消失了。小分队再次面临方向选择问题,邱霆仍坚持向前,谢晴却主张召开扩大会议倾听众人意见。令谢晴惊讶的是,会上简和平竟散布“朝哪儿去都无所谓;时机已错过,再也无法选择”的论调,这简直是取消主义加虚无主义。四海的病因终于弄清,是患上了可怕的白蛉热,生命危在旦夕。小分队只好往回走,但走了半天,找不到归路。谢晴终于认识到,他们一直在五指山里打转,方向似乎没错,出路却永远找不到。邱和简的冲突公开化。四海临死前单独约见邱,据邱称是临终托孤。四海死后,小分队在何去何从的问题上第三次爆发激烈的争论。邱执意向前,男子汉的豪情及对上级指示的使命感都不允许他后退;简认为往回走生还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且声称他对整个勘探行动的合理性表示怀疑。谢站在简一边,大陆仔则是个从众派。邱发现自己已经孤立,决定从小分队分裂出去。这时谢晴提议各人讲讲自己的身世。谢领头,深情述说了她那普通工人的父母是如何爱她,而她过去对这一点又如何懵懂无知甚至反感。简不动声色地讲述了自己破碎的家庭,这使谢感到震惊。她一直不知简父乃自杀而死。现在她终于明白了简为什么那么忧郁寡言,又那么酷爱音乐。邱未及讲述便与众人分道扬镳。简、谢、大陆仔三人组成南路分队,来到一条河边。三人都痛快地洗了个澡。大陆仔陷入昏睡,简和平患上了疟疾。谢晴终于发现自己狂热地爱上了简。就在那潺潺流水边,在简陋的林中空地,他们完成了人类最自然的一幕。他们相偎相依,相亲相爱。又过了一夜,三人继续赶路。谢发誓回去后一定要阻止在高山垦荒种植橡胶的荒唐计划。简的疟疾越发严重,他不愿成为别人的拖累,一个人悄悄离开了,只留下一只口琴给谢。谢也已病倒,但她以坚强的信念鼓励大陆仔走出去。大陆仔背起谢,艰难而行,终于穿过森林,来到一条公路边。他放下谢后又返入大森林去寻找简。简顽强地爬着往前走,在爬到一户黎胞屋前时力尽身亡。另一条路上的邱霆爬上了山脉主峰,美丽的乡村就在眼前,他却不能再走一步,因为脚下就是悬崖。为避免成为白肩雕的美食,他跳下了悬崖。后来,五人中唯一生还的谢晴每年此时都要来海南种四棵树,寄托哀思。这部小说刻画了极“左”路线对人性的扭曲,又涉及一个普遍的主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只会招致人类自身的灭亡,这在新时期中国小说中是较早的。小说所要着力揭示的是:在人与大自然的严酷对峙中,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人类终将抛开狭隘的私利和无谓的嫌隙,恢复其为人的纯真本性。小说所描写的五人个个性格鲜明,尤以简和谢刻画得最为成功,他俩之间那种微妙复杂的感情纠葛尤其令人荡气回肠。小说用了许多笔墨描写大林莽,充分表现了它的美丽、神奇、多变、冷酷诸侧面,使它成为一个巨大的本体象征。小说发表后引起广泛好评。
上一篇:郎伟《大年》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孙宜君《大江东去》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