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浦郑氏
《溪上遗闻集录》曰:“吾邑世家之久,未有若鹳浦郑氏者。”鹳浦即半浦。半浦郑氏历史悠久,从明初开始“代有闻人”,至清朝中叶,犹有郑梁的五世孙郑勋建藏笏楼,供奉先祖郑满画像及郑满使用过的朝笏。下面介绍这个家族的几位名人:
郑子弼,六岁时他的父亲遭遣戍,他由二嫂带大,后来子弼孝敬二嫂就像孝敬母亲一样。乡里有人偷东西,被他发现了。那人很害怕,畏缩着跪下不敢起。子弼劝他说:“知道你家中贫困,这次就不追究了,希望你今后改正。”第二天那人送来礼品,被子弼拒绝。他也始终没把这件事告诉别人。那人后来也改邪归正了。这种故事在古时候被称为“化盗”。
子弼自己没有做官,他的孙子郑满,字守谦,官至山东濮州知州,“所至士民畏爱,为政好行其所学”。
郑锺,字廷用。天顺间举人,曾任梧州府经历,以清廉著称。当时有流寇进犯府治,流寇相互告诫说:“此行只杀贪官污吏,郑经历是清官,不可冒犯。”一时大小官吏及过往使者纷纷躲入他的官署才得幸免。后来任献县知县,在他离任后,当地民众为他建生祠。
郑尚经,字宗道。他辞官回乡时已年过六十,他的父亲郑滢还健在,但脾气不好,爱发火。每当父亲发火时,他都会跪下请罪。有时郑滢仍不解气,甚至动手打他,他至敬至孝,没有半句怨言。
郑尚清,字宗直。少师李春芳看重他的学识人品,请他担任馆师,款以上宾之礼。尚清对父亲极孝顺,所有经济来源、家庭开销,无不向弟弟们公开。他的儿子因此发牢骚,表示不满。郑尚清很生气,说:“我先有弟弟,后有儿子。儿子是我生的,弟弟是父亲的。我怎么能为了儿子而背弃父亲呢?”族党中有贪小利而不顾人伦的,尚清见了必当面训斥,毫不留情。
郑光弼,字右君。他是名儒颜鲸的学生,与钱仲选、陈应式、王应选并称颜门四弟子。颜鲸又是阳明高徒王畿的学生,所以光弼也是阳明的三传弟子。光弼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任余杭训导,以身作则,对学生管理严格。当时有两个学生恃才放旷,不守规矩,长吏认为此二人前途无量,不敢得罪。光弼将他们叫到明伦堂,历数他们的过失,把他们痛打一顿。顿时全县震动,学风为之一变。升任安吉州学正后,督学使者来郡城视察,按惯例须拜谒文庙,却迟迟不到。诸生们等在那里又累又饿,光弼很生气,说:“拜谒孔庙而不早点来,轻慢先师也。学生们先回去吧,上面如有怪罪,我一个人顶着。”使者终于来了,问诸生在哪里。郑光弼回答:“日云莫矣,谓非行礼孔庙时,皆散去矣。”这是引用《左传》的话:“日云莫矣,寡君须矣,吾子其入也。”意为批评督学使者自己不守礼法,让学生久等。使者恼羞成怒,打了光弼十杖。光弼当即解印辞官,拂袖而归。后来他又担任太平府教授,这时,当年被他打过的两个余杭学生都已考中进士,他们暗中使坏,让光弼丢官。光弼于崇祯末年去世,终年七十余岁。据县志记载,半浦有职思堂,光弼所居。他曾于堂东南构屋三楹,中悬圣旨,四壁多名贤题咏,楣间则画着他的母亲苦节自守、至诚获神助的故事。
郑启,字伯蕃。其子郑溱,曾在南明政权担任按察副使,明朝灭亡后想要自杀殉国,郑启流着泪劝儿子:“你祖母十七岁守寡,把我养大,我只有你一个儿子,你即使为了大义顾不得我,也总得想想祖母暮年怎么过吧!”郑溱一下被惊醒,从此他父子二人闭门授徒,耕读传家,成了明末遗民。
郑溱是明朝都督施翰的女婿。施翰的儿子施邦玠曾经起兵抵抗清军,兵败,拔祖传宝刀自杀,曰:“吾不负此刀也!”邦玠没有儿女,郑溱偷偷收取他的遗骨葬于施翰墓旁,命子孙祭祀,世代不替。他是一个有气节的人,是鲁迅先生所称赞的“敢抚哭叛徒的吊客”。
郑启父子坚持遗民立场,一生不与清廷合作。但时过境迁,郑溱的儿子郑梁(1637—1713)已不再反对清朝,他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考中进士,任高州知府,不满三年,因父亲不愿享用他做官得来的清朝俸禄,便几次向朝廷辞官,欲回家尽孝。谁知朝廷批文刚下来,郑溱去世的讣告也到了高州,郑梁万里奔丧,哀痛万分。办完丧事,人也昏死过去,在床上躺了十九日才苏醒,从此半身瘫痪,改名郑风,字半人。郑梁不但是一位孝子,而且也很敬重自己的老师黄宗羲。宗羲去世,他伏于墓上恸哭,心丧三年。按县志记载,半浦有二老阁,是郑梁的儿子郑性奉父命所建,一为藏书,二为供奉先师黄宗羲及其祖郑溱。清代学者全祖望著有《二老阁藏书记》。
上一篇:慈城《劝孝《琵琶记》在慈城》
下一篇:慈城《向家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