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宸英探花第
《四明谈助》卷四十五载有“东镇桥姜氏”,介绍了世居慈城东镇桥的姜宸英家族。宸英七十岁考中探花,是清初著名书法家、史学家。今慈城尚志路有他的探花第旧址。明清两代,从嘉靖年间进士姜国华到康熙年间拔贡生姜嗣洙,姜氏家族共有十人考中科举,兴盛了七八代。
宸英的六世祖姜锦,精通易理,但从不用来给人算命骗钱。他说:“吉凶祸福全在于各人自己,‘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况且《易》是圣人心血的结晶,不可随便亵渎。”但他也会把转祸为福的道理告诉人家,让人家“有事则便断以理义”。他用易理劝人为善,这就显得比一般算命先生高明了很多。
姜锦之子姜槐,曾经在集市上捡到钱,苦等失主来取,且不要分文报酬。有一个可怜的劳动妇女,卖葛布收到假钱,哭着想要寻死。姜槐看到了,就说把假钱拿给他看看,然后不露痕迹地把真钱换给她,还把假钱扔进枯井,免得再害别人。
姜槐之子姜国华,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是一位孝子。当年他会试刚被录取,不幸母亲病故,他立即放弃殿试回乡奔丧,守孝三年后才去参加殿试。他的儿子姜应麟因为“争国本”惹怒皇帝,险遭不测,家人害怕极了,只有他还笑着说:“我老了,想不到儿子能为国家做这么大的好事,即使被流放杀头,也没什么可恨的!”所幸应麟只是被贬为余干知县,还能将他迎养官舍,享福三年后去世。
姜国华之子也就是姜宸英的曾祖姜应麟,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他的故事可谓对明朝历史都有影响的:在当时,立太子是国家头等大事,万历帝却迟迟不肯立皇长子为太子。朝中大臣由姜应麟率先上了一道《正名定分别嫌明疑疏》给皇帝,请立皇长子为太子,以定天下之本。由于应麟等正直大臣们不断据理力争,皇帝才被迫同意多数大臣的意见,所以《明史》称赞他曰:“姜应麟等交章力争,不可谓无羽翼功。”而应麟自己却因激怒万历帝遭贬官,直到太子即位才否极泰来。
姜思睿是姜宸英的叔祖,姜应麟的侄子,天启二年(1622)进士,也和应麟一样正直敢言,不怕触怒皇帝。他一生有五次弹劾,可谓名垂青史:第一次因揭露天下五大弊,遭皇帝切责;第二次强烈反对皇帝派宦官监视边防事务;第三次弹劾首辅大臣周延儒营私受贿;第四次又因揭露弊政遭皇帝切责;第五次又因弹劾首辅温体仁欺君,包庇儿子,惹皇帝发怒,被罚俸五个月。而被他弹劾的首辅周延儒、温体仁,皆入《明史·奸臣传》。
姜宸英的祖父姜思简,一生只做过小京官。思简的父亲应麟是有名的清官,家中没多少积蓄。明朝灭亡后,全家人生活陷入窘迫。
姜宸英的父亲姜晋珪,有经世之略,但从三十七岁以后不复应举,当时正值明亡清兴,他这么做,可能是出于遗民情结吧。他以外出教书为生,奉养父母。其妻孙氏代夫尽孝,在家奉养公婆。母亲向氏去世时,晋珪正在旅途中,闻噩耗大吐血,从此一病不起。宸英的好友朱彝尊为撰《孝洁姜先生墓志铭》。
姜宸英客居中州时,梦见自己吃一颗大梨,味道鲜美,他想留给母亲吃,可是梦醒了。他心里惆怅,于是写了《梦梨》诗寄给他的弟弟。后来他回想梦梨那天,正值其母患病,很想吃梨却吃不到——就好像母子连心,相互有感应一样。
姜曾晟是姜宸英的曾长孙,无子。他去世后妻子王氏守寡三十九年,其间竭力为公婆营葬。宸英这一脉子孙不旺,到王氏六十四岁时,五服之内的宗亲都没有了。王氏虽然孤苦伶仃,但每到祭祀时,还坚持一丝不苟地为姜家先祖做祭祀。
上一篇:慈城《向家门头》
下一篇:慈城《孙孝子“割肝”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