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卿第
符卿第位于慈城民权路中段,原为明嘉靖年间南京尚宝司卿陈鲸宅第。符卿第以南原有陈氏大堂,“自元逮明,科第二十一人”。包括陈鲸在内的陈氏家族也是慈城的一大名门望族。
陈鲸,字石卿。嘉靖五年(1526)进士。曾任浏阳知县,深得民心,任期届满将获升迁,当地士民一齐向朝廷请求留任,于是他又当了三年浏阳知县。又先后任吏部主事、吏部郎中。遇京官外调,他很高兴,说:“母亲年迈,得外任以就养,这是相国给我一个尽孝的机会啊。”于是出任南京尚宝司卿。当时有大臣替他可惜,说陈鲸是个难得的人才,怎么让他去做一个职务清闲的官,不是太屈才了吗?之后他辞官归隐,乡居二十多年,终年七十六岁。也就是说,他在五十岁上下就主动辞官了。他四个儿子都很优秀。长子陈箮,官两淮运判,清廉执法,商人称他“陈天水”。陈鲸听说后面露喜色,说:“有儿如是,吾无忧后世矣。”后来陈箮解官回乡,全部行李不过是几箱书而已。
陈鲸是国子祭酒陈敬宗的裔孙。按县志记载:“嘉靖二十四年,裔孙鲸乞谥赠,谥文定。”也就是说,敬宗谥号文定,是裔孙陈鲸向朝廷申请的,他们是一个家族的。
陈敬宗,字光世。永乐二年(1404)进士,曾参与编修《永乐大典》《成祖实录》,授翰林侍讲。宣德二年(1427)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当时皇帝对他说:“侍讲,清华之选;司业,师儒之席。地位虽然不高,但责任重大。”之后他就一直在国子监干到退休。
敬宗主掌国子监,要求严格,一千多学生整肃如朝廷。属官害怕他的威严,以别的事诬陷他,状告至司法部门。好友周忱劝他上奏为自己申辩,还为他写好了草稿。用辞稍有迁就,敬宗惊道:“这样写不是瞒骗皇上吗?”敬宗没有上奏最后也是真相大白。
由于敬宗在读书人中声望很高,大太监王振想要拉拢他,托周忱转告。敬宗对周忱说:“为人师表,却巴结太监,今后叫我如何面对学生?”有人给王振出主意,让他先送礼给敬宗,假意请他题字,这样按礼数,敬宗就得上门致谢。于是王振给敬宗送礼并请他题写程子《四箴》。敬宗很快写完,却将礼物全部退还,始终没到王振那里去拉关系。——这就像《论语》记载的孔子对待权臣阳货那样。不过敬宗也没有和王振彻底闹僵,总归还是题了字的。
敬宗任国子监祭酒二十年,学生做的官都比他大了。吏部尚书王直想要帮他谋个刑部尚书的职位。敬宗却说:“您是知道我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大乐趣。现在这个职位难道不够快乐吗?”明确表明他不愿意升官,就愿意一辈子留在国子监培育英才。
敬宗于景泰元年(1450)告老还乡,闭门隐居。因为他有很高威望,当时凡是能被他接见的人都会感到荣耀。他于天顺三年(1459)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当初,敬宗和李时勉同在翰林院,袁忠彻曾给他们两个看相,说:“二位日后功名相等。”敬宗仪态魁梧,时勉相貌稍差,后来二人同时分别担任南京和北京的国子祭酒。时勉平和宽容,敬宗则正直严厉,史称整个明朝要能称得上“贤祭酒”的,就得数他们二位了。
如今只要在辞典里查询“南陈北李”,给出的解释是:“指明朝李时勉、陈敬宗。李为北京国子监祭酒,陈为南京国子祭酒,皆以直节重望,为士林所依归。”可见他们二位多么有名。
敬宗的哥哥陈如祖,字光本,未满十岁就能背诵《孝经》《论语》。二十岁时,其父任德兴知县,他作为随从。有人暮夜来府中求见,如祖叱之曰:“不畏古人四知乎?”“四知”即东汉清官杨震说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表明他父亲就和杨震一样清正廉洁,不允许走后门。
上一篇:慈城《科学发展》
下一篇:慈城《老慈溪的孝子打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