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慈溪的孝子打造工程
老慈溪县以慈城地区为中心,历史上有董黯、张无择、孙之翰三位大孝子,加上一个逆子“拗孟公”,其实都不是百分百的本土原创,而是古人刻意打造的结果,是为了弘扬孝道。
先说董黯。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晋代《会稽典录》记载的“句章董黯”;句章县的大部后来成了慈溪县,于是董黯也就成了慈溪人。但鄞县对此并不买账,因为古代句章县面积很大,也包括后来鄞县的一部分,所以历代鄞县县志都把董黯列为本县孝子第一号。清代《四明谈助》认为“今城中之祠即其故居。建祠之初,尚未有城邑,所谓甬水村也。”说董黯家住县甬水村,即今三江口一带,用现在的话说,董黯的户口在海曙区。天一阁馆藏《鄞西湖泊董氏宗谱》认为董孝子的籍贯也说不准,“或由鄞迁慈,或由慈迁鄞,鄞人慈人殊属难定”。直到民国《鄞县通志》还认为,“孝子本籍何属,虞翻以为句章人,陈敬宗庙记以为人,皆无他证,可资存疑”。又云:“大隐溪即今慈溪,故黯亦为慈溪人。”也就是说,董孝子是鄞县人还是慈溪人,历史上一直都有争议,即使到了民国时期,鄞县张寿镛还认为董孝子属于鄞县——“吾鄞乌得而不有之?”他究竟是鄞县人还是慈溪人,自从宋代至清末民国,始终说不清楚。但慈溪县因董孝子而得名,这等于抢先把董孝子注册为慈溪籍了,所以老百姓普遍认为董孝子是老慈溪人。打造孝子第一招——抢先注册!
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撰写的《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里明确记载,孝子张无择是吴郡人,葬于河南:“天宝十三载,正月二十一日,终于东都利仁里私第。其年二月十二日,葬于河南府伊阙县中李原。享年八十三。”他的庐墓故事与《慈溪县志》及《宋元四明六志》记载的张孝子故事完全相同:“未冠,丁袁州府君忧,庐于墓,昼号而夜泣者三年矣,有灵芝、醴泉出焉。”可见这是同一个张孝子。慈溪有张孝子墓的确切记载是在宋德祐元年(1275),张景云重修“先祖”唐孝子张无择墓,鄞县词人陈著撰有《书慈溪张孝祠记后》,也就是说,宋代以后的慈溪张叙、张无择父子墓是裔孙张景云重修的,重修时,离张无择去世已过了五六百年了。此外,浙江诸暨有孝子张万和,唐显庆四年(659)开始为父守墓,长达二十年,“有芝草生,甘泉出”,天宝五年(746),诏旌张万和故里为“孝感”,至今当地有“芝泉亭”“孝感山”等遗迹,与同时代(唐神龙至天宝年间)的张无择故事也非常相似,但后者却无“天子旌表门闾”一类的殊荣,可见张万和故事的知名度更大一些。由此可见,慈溪张孝子的故事更像是从唐代河南东都或浙江诸暨引进的。打造孝子第二招——外地引进!
北宋徽宗年间,鄞县城中出了一则孝子“割乳作药”救父母的故事,《宋史·孝义》有记载,说孝子杨庆的母亲病不能食,杨庆“取右乳焚之,以灰和药进焉,入口遂差,久之乳复生”。割下右乳做药,能治病,还能再生,这种故事只有神话里才有。也许是受此启发,南宋时慈溪孝子孙之翰母亲病重,之翰“刲体取肝为粥以进,母越夕如醉而醒,乃底于宁”。割下自己的肝做药,医好了他母亲的病,他自己也没死,这同样也是神话里才可能有,而且更厉害——一个割右乳,一个居然割肝脏。打造孝子第三招——变本加厉!
慈城慈湖有一个逆子拗孟公的故事,大意是说拗孟公曾经处处与父亲作对,到父亲临终时才终于想要听话一回,却没有听出父亲说的是反话,结果非常另类地把父亲葬在了慈湖中央。其实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唐代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就记载了浑子在昆明池中葬父的故事,还有更早的南朝盛弘编撰的《荆州记》里也有一个“佷子葬父”的故事。可见“水中葬父”的故事在很早就有了。慈湖开凿于唐代,之后慈湖也就和昆明池一样有了这么一个水中葬父的故事。打造孝子第四招——照搬照抄!
由上可知,古代慈城地区的这几个最著名的孝道故事并不都是本土原创。尽管如此,这些故事流传千年,也已经成了慈孝文化的一部分了。
上一篇:慈城《符卿第》
下一篇:慈城《董孝子顺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