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唱响湖广地长江汉水涌春潮
元代文坛上流行一种《四禽言》,方家也将其归于竹枝词类。宋遗民梁栋(1242—1305年)《四禽言》云:“行不得也哥哥,湖南湖北秋水多。九嶷山前叫虞舜,奈此乾坤无路何!行不得也哥哥!”茂秦云《山房随笔·四禽言》曰:“鹁鸪鸪,鹁鸪鸪,帐房遍野相欢呼。阿姊含羞对阿妹,大嫂挥涕看小姑。一家不幸俱被掳,犹幸同处为妻孥。愿言相怜莫相妒,其人不是女故夫。”刘将孙《养吾斋集》卷四中有《禽笑八首》《禽言六首》两组竹枝词。前一组模仿禽鸟的口气,嘲笑所见人物,从嘲笑中体现人物的辛酸:“鹧鸪悲啼瘴云黑,一马南来一马北。深林丛薄自相呼,水远山迢正无极。南人断肠北人笑,故家兄弟嗟何及。近来海外也堪行,只有山中行不得。”后一组则模仿各种人物的口气,诉说其痛苦:“泥滑滑,春雨多,行不得也哥哥!长冈峻阪君奈何,驿涂横陈八九尺,马蹄中踏裂深没膝,滑达滑达君勿驱,安得飞来助君力。”这两组竹枝词有“代言”的味道,也有寓言的意味。
说罢元朝说明朝。在明朝,竹枝词的创作,形成雨后春笋般的新格局。参与竹枝词的创作队伍的各类各派,应有尽有,仅湖北就有薛瑄、王微、胡俨、陈贽、吴节、江源、朱诚泳、何景明、范钦、李先芳、高岱、沈明臣、张养重、陈翼飞、周宪王、杨慎、张元凯、江汝壁、周损、顾景惺、袁宏道、李濂、曹国朴、徐世溥、方逢时、吴裕中、边贡、韦宪文、王伟等作家活跃在竹枝词界中。正是由于有这些人的参与,使得明代竹枝词湖北的成就,仅次于大清一代,而雄踞于唐、宋、元诸朝之上。
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北茶陵人。李东阳一生只有3次走出京城,但就是这几次少有的外出,使他走出翰林院、台阁的圈子,广泛接触各地的民俗风情,写下《长沙竹枝词》《茶陵竹枝词》各10首。这些竹枝词十分注重比兴和情思,直接启发明前七子,从而促进着明代竹枝词的复苏和发展。
李东阳的这些竹枝词,包括《茶陵竹枝词》,具有高度的民俗学价值,从中可以看到明代长沙、茶陵一带的风俗习惯。光绪十一的《湖南通志·风俗志》全文引用《长沙竹枝歌十首》。
李东阳的作品同时反映出明代竹枝词描写空间的拓展和地域特色的增强。在明代出现某些地方的“八景”或“十景”描述。明万历《汉阳府志》载汉阳府别驾林梦鼎写的《汉阳十景》:
鹦鹉沙洲
孤洲横峙楚江西,荡漾碧波春色迷。
鹦鹉千年飞不去,到今遗恨草萋萋。
汉口洄流
晴岚山市拥湍流,奔入长江去不收。
铁笛一声枫树冷,残红返照满前洲。
杨柳石堤
横舟古渡问慈航,一带长堤映绿杨。
祠下桂椒庙貌古,行人犹自说甘棠。
大别山色
攒峰突兀赴江干,朝爽斋头拄颊看。
古刹幽钟天未晓,松声犹带雨余寒。
太白湖汛
湖光一鉴倚城闉,杳霭人家老暮烟。
千古风流成往事,池灰断碣变桑田。
晴川杰构
层楼雕宇峙江干,汀芷沙兰秋色寒。
窗雨乍收风浪急,矶头潮落水漫漫。
朝宗闉楼
云梦流波气撼城,渡头客子扁舟轻。
青萍满眼暮烟色,隔岸渔舟半灭明。
兴国禅寺
宝塔横烟旃影斜,梵钟云外绚朝霞
门前一片袈裟地,十丈青莲又放花。
汉阳春树
烟树郁苍断碧洲,长江水色暗城楼。
洞庭夜雨晚来急,一叶青枫万井秋。
烟波碧湾
野色绿阴覆万家,双流夹郭晚烟斜。
香风飞动水花片,栖凤山前照落霞。
在明代,很多竹枝词作者即是方志的撰稿人。如《汉江歌十首》的作者、湖北沔阳(今仙桃市沔城)人童承绪,曾编纂《沔阳志》,与康海涵编纂《武功志》、与王九思编纂《鄠县志》,并称海内。
曾在武汉担任湖广按察使、明前七子之一的王廷相在船工歌谣基础上撰成的《巴人竹枝歌》,歌咏男女恋情,情词婉曲,十分真挚、动听,非文人学士所能及。
明末清初王夫之曾在武昌考举人不第,亦作《竹枝词十首》。先读其序:“杨廉夫唱竹枝于湖上,和者麇集,以初体求之,非竹枝也。长庆始制,同出而歧分,如竹枝之相亚,应篙楫之度登,顿挫浏漓,用近藏远,庶几风人之旨,故聊为之。”
大家知道,王夫之的竹枝词是一种将“诗序合一”的“诗序体”。到明代这种“诗序体”有了创新,便是有意识地在每首竹枝词下加笺注,如徐世溥《楚谣》则是既有“并序”,又有“笺注”,这种融“并序”与“笺注”于一体的《竹枝词》,将竹枝词形式发展到完美的境地。使之成为“一种在《诗经》、《楚辞》甚至乐府时代都不曾有过的新型诗体”,“融散文与韵语为一体,使两种形式美在同一作品互为辉映”,从而开创出竹枝词创作的新格局。这种在竹枝词下加“笺注”的新格局,在清代慢慢推广开来,进而成为竹枝词的一个重要特征。清代的竹枝词作家写竹枝词时必于其下加笺注,其风始于明末。加笺注的情形,一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更加详细记述民俗;二是讲清楚地理位置;三是讲明历史。
明嘉靖年间后,汉口逐渐成为与武昌、汉阳鼎立的“三镇”;其商贸一步步走向繁荣,与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镇”。这与长江、汉水发达的水上交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明清时代涌现出大量的“江上杂咏”“江汉棹歌”类的竹枝词,推进着竹枝词的繁荣。
清代作家易佩绅有《长江棹歌——由扬州至武昌府作》共24首,现将最后两首抄录如下:
船头处处唤乡亲,一片乡音尽楚人。
东望武昌西夏口,帆樯如猬满江滨。
黄鹤仙踪委劫尘,文忠祠宇焕然新。
仙人于世原无补,合把江山供伟人。
来到夹江而立的武昌、汉阳,“船头处处唤乡音,一片乡音尽楚人”,给人多么亲切的感觉啊!接下来作者写道,“帆樯如猬满江滨”,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啊!从如猬的帆樯可知水上运输的繁盛,进而可见武汉这个湖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商贸之繁盛。商贸的繁荣自然带来文化的繁荣,从此开创出一个武汉,特别是汉口竹枝词的繁盛时代,详情请见本书第五章。
这正是:
摇橹扬帆唱竹枝,轻舟如燕汉江驰。
烟云山水如图画,泼墨挥毫写史诗。
上一篇:《艰难困苦繁霜鬓唱响竹枝迎共和》楚地竹枝词研究
下一篇:《中华遗产花千树且听江城唱竹枝》楚地竹枝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