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的襄阳散文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其散文成就高于诗歌成就,他写襄阳的散文也不少,这些散文可分为三类,一是祈雨、谢雨祭文,二是如《宜城长渠记》之类的记文,三是古碑的跋文。第一类祈雨、谢雨的祭文,数量虽多,但艺术水平并不高,又有封建思想的缺陷,第二类和第三类的记文和跋文虽然也是应用文,但却有史料价值,《宜城长渠记》前文已经阐释,这里举三篇古碑的跋文,予以说明其史料价值。
常乐寺浮图碑
常乐寺浮图碑 周保定四年立,州人治记室曹胡逵撰。其辞云:襄州刺史王秉字孝直,建常乐寺砖塔七层。其碑文今仆,在襄州开元寺塔院。其文字书画无过人者,特以后周时碑文少见于世者,故存之。
襄州遍学寺禅院碑
襄州遍学寺禅院碑 黄门侍郎、修国史韦承庆撰,太子少詹事钟绍京书,开元二年立。其文云:襄州人、将仕郎阮弘静与其属人建遍学寺禅院,故立此碑。
承庆有辞学,张易之败时,承庆以附托方待罪,众推令草赦书,承庆援笔而成,众壮之。绍京,景龙中以苑总监从讨韦氏,有功。惟嗜书,家藏王羲之、献之、褚遂良书至数十百卷。以善书直凤阁。武后时,榜诸宫殿明堂及铭九鼎,皆绍京书也。其字画妍媚遒劲有法,诚少与为比。然今所见,特此碑尚完,尤为可爱也。遍学寺于宇文周为常乐寺,于今为开元寺。
襄州兴国寺碑
丁道护书启法寺碑一,兴国寺碑一,皆隋开皇中立。启法寺今为龙兴寺,在襄阳城西;兴国寺今为延庆寺,在望楚山。欧阳永叔云: “兴国寺碑不知所在,特见其模本于太学官杨褒家。”而此碑阴又有道护书襄州镇副总管府长史柳止戈而下十八官号姓名,其字犹可喜,得之自余始,世盖未有传之者也。
对照《常乐寺浮图碑》和《襄州遍学寺禅院碑》两文可知,后周保定四年,襄州刺史王秉建常乐寺,曹胡逵撰碑文,唐代开元二年阮弘静重建寺庙,改称遍学寺,韦承庆撰碑文,钟绍京书写,宋代时,该寺又改称开元寺,两通石碑存于寺中,被曾巩发现,遂写了两篇跋文。目前,寺和碑都已无处可寻,但有曾巩这两篇跋文在,我们才得以知晓襄阳这座古寺的来龙去脉。《襄州兴国寺碑》透露出襄阳两座古寺的信息,一是襄阳城西的启法寺,二是在望楚山的兴国寺,宋代改称延庆寺,如今启法寺不可寻,而延庆寺遗址可循。乾隆版《襄阳府志》卷九记载了常乐寺、启法寺和延庆寺,并明确说“以上三寺,俱从曾《跋》曾入”,这就是说旧志没有这三寺的记载,乾隆年间修府志时,根据曾巩的跋文补充记载了这三座寺庙,足见曾巩襄阳古碑跋文的重要史料价值。
曾巩还有两篇跋文,《魏侍中王粲石井栏记》和《韩公井记》,记载了王粲井和韩公井两处襄阳古迹,同样具有史料价值,此不赘述。
曾巩在襄阳任职,不仅造福于襄阳百姓,而且为襄阳留下了文学瑰宝,曾巩描写襄阳的诗文既可以让人们研读他的文学风采,还为襄阳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思考与练习
1.查找资料,看看曾巩在襄阳做官时,都有哪些政绩。
2.结合曾巩的诗文,对岘山做一次实地考察。
3.简述曾巩襄阳诗歌的分类及特点。
4.赏析曾巩的诗歌《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
附录
谷隐寺
宋·曾巩
岘南众峰外,窅然空谷深。丹楼倚碧殿,夐出道安林。
习池抱邻曲,虚窗漱清音。竹静幽鸟语,果熟孤猿吟。
故多物外趣,足慰倦客心。但恨绁尘羁,无繇数追寻。
闻喜亭
宋·曾巩
闻喜名自昔,广亭临汉津。飞甍出万屋,地绝无纤尘。
盘道城堞古,远林墟曲新。静觉耕钓胜,幽宜鸥鹭驯。
赖此荒僻郡,幸容朴愚人。阁钤昼常寂,斋酿寒更醇。
一樽且勤设,勿负头上巾。
汉广亭
宋·曾巩
悠悠汉水长,剡剡楚山密。若与心目期,争从窗户出。
太守朴鄙人,迂无适时术。治民务不烦,得以偷暇日。
北城最频登,局促谐旷逸。云根辨毫芒,鸟背临嵂崒。
亦以乐宾游,岂惟慰衰疾。欲寄别后情,嗟无少文笔。
高阳池
宋·曾巩
山公昔在郡,日醉高阳池。归时夸酩酊,更问并州儿。
我亦爱池上,眼明见清漪。二年始再往,一杯未尝持。
念岂公事众,又非筋力衰。局束避世网,低回绁尘羁。
独惭旷达意,窃禄诚已卑。
题张伯常汉上茅堂
宋·曾巩
远出清汉上,隐然一堤长。槐柳若云布,连阴入虚堂。
驾险注鸣溜,分畦殖群芳。岂惟富桑柘,盖亦余囷仓。
主人事幽屏,不愿尚书郎。即此徇高志,风骚恣徜徉。
强起迫义重,还归直明光。清风凛然在,素壁盈文章。
故栖勿回眄,黄鹄本高翔。
孔明
宋·曾巩
称吴称魏已纷纷,渭水西边独汉臣。
平日将军不三顾,寻常田里带经人。
和张伯常岘山亭晚起元韵
宋·曾巩
挥手红尘意浩然,夙兴招客与扳联。
烟云秀发春前地,草木清含雪后天。
已卜耕桑临富水,暂抛鱼鸟去伊川。
更追羊杜经行乐,况有风骚是谪仙。
赠张伯常之郢见过因话荆楚故事仍贶佳什
宋·曾巩
一见心亲十载前,相望南北久茫然。
喜倾白发论文酒,重访清江下濑船。
志大肯同悲抱璞,识高宁许笑求田。
已窥品藻传荆楚,更味阳春白雪篇。
招泽甫竹亭闲话
宋·曾巩
偶归塞马应何定,粒食鹪鹩颇自安。
云压楚山春后雨,风吹襄水坐来寒。
诗豪已分材难强,酒圣还谙量未宽。
赖有佳宾堪下榻,且将清话对檀栾。
襄州谢到任表
宋·曾巩
伏奉敕命,就差权知襄州,已于今月二十七日到任上讫。缘同气之私恩,陈便亲之微志,就更善郡,得侍安舆。
伏念臣素坚向学之心,幸遇好文之主,备名儒馆十有三年。然而三易外邦,五回星岁。比亦再过于双阙,未尝一对于清光。常存倾藿之诚,虽知向日;居有戴盆之势,何以望天?而臣昨治济南,最为烦剧。野有群行之盗,里多武断之豪。驯致肃清,始熄凶残之害;自强柔懦,颇殚竭蹙之劳。今者获就安闲,少休疲钝。出观美俗,尤多《汉广》之高;入奉慈颜,不悯《汝坟》之瘁。兹为窃冒,厥有端原。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奖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故令优佚,俯及孤蒙。敢不拊慰此民,宣明上德。永念沉碑之旧,自顾何功;未忘投博之勤,庶几小补。臣无任云云。
魏侍中王粲石井栏记
宋·曾巩
魏侍中王粲石井栏记 贞元十七年山南东道节度使于 撰,掌书记胡证书。记一,参谋太子舍人甄济撰,判官彭朝议书。云上元二年,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移井栏,置于襄州刺史官舍,故为记。甄济者,韩愈所谓阳喑避职,卒不污禄山父子事者也。其文得之为可喜,而朝议书尤善,皆可爱者也。
韩公井记
宋·曾巩
韩公井记 开元二十二年初置十道采访使,韩朝宗以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襄州南楚故城,有昭王井,传言汲者死,行人虽暍困不敢视。朝宗移书谕神,自是饮者亡恙,人更号“韩公井”。楚故城今谓之故墙,即鄢也。此记今移在郡廨中。故城改为“墙”者,由梁太祖父烈祖名诚,当时避之,故至今犹然。
上一篇:《孟浩然对襄阳的描写》关于描写襄阳的诗词
下一篇:《模仿襄阳民歌》关于描写襄阳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