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与袁中道的襄阳诗歌
正如前文所说,长兄袁宗道并没有留下描写襄阳的诗歌,公安三袁中,袁宏道与袁中道写有描写襄阳的诗歌,他们两人描写襄阳的诗歌主要有以下价值。
(一)显示明代襄阳有三处游赏宴饮佳地:习家池、谢公岩和文选楼
公安三袁途经襄阳少不了登临游赏、交游宴饮,从他们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多次游赏宴饮的地方有三个:习家池、谢公岩和文选楼。
1.习家池。习家池又称高阳池,亦称作习池,在襄阳岘山南,为襄阳名胜。《襄阳耆旧记》卷三“山川”载:“襄阳岘山南八百步,西下道百步,有习家鱼池。汉侍中习郁依范蠡养鱼法,中筑一钓台。郁将亡,敕其儿焕曰:‘我葬必近鱼池。’焕为起冢于池之北,去池四十步。池边有高堤,皆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宴名处。山季伦每游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恒曰:‘此我高阳池也。’”《晋书·山简传》记载:“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冬,袁宏道赴京谒选,袁中道随行,途经襄阳,两人游览了习家池,袁中道写有《习池》:
系马绿杨枝,倚栏看碧池。水流鸣玉雪,鱼戏荡须眉。
苏岭青当户,襄江自到篱。山川丛聚处,极与隐人宜。
这首诗赞美习家池,在结构上采用一种“叙事—写景—议论”的结构模式,首联交代作者系马、依栏、观池,是叙事;颔联和颈联是写景,其中颔联写近景,水流激荡,浪花似雪,鱼戏水中,波动影移,写得很生动,颈联写远景,鹿门山似门户,汉江水作篱笆,写得很大气;尾联议论此地适合隐士居住,而对习池的喜爱之情亦在其中。
万历三十年(1602年)春,袁宏道侍奉其老父袁士瑜游武当山,途经襄阳,袁宏道写有诗歌《习家池》《习池道中》,其中《习家池》写道:
一庭幽碧巢岚烟,旋着春茶试乳泉。
想得当时醉山简,面容如赭影颓颠。
此诗写习家池岚烟汇聚的幽碧,春茶乳泉的香甜,山简醉饮的佚事。一池同时拥有养眼之美景,爽口之茶水,佚事之趣谈,难怪游人多驻足于此。
2.谢公岩。谢公岩在襄阳西南,因为谢庄而闻名。谢庄(421—466),字希逸,南朝宋文学家,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元嘉二十六年(449年),随雍州刺史随王刘诞居襄阳,以《月赋》闻名。《襄阳县志》: “宋谢庄镇襄阳,每暇辄游此岩,人遂名为谢公岩、谢庄洞。”
袁宏道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取道襄阳,北上赴京,襄阳知府冯若愚携袁宏道与顾朗哉、王遗狂等人游览襄阳名胜谢公岩,于野宗侯设宴招待,作者连写四首诗,赠予同饮者。其中《夏日冯明甫郡公招游谢公岩,同顾朗哉处士、于野宗侯剧饮,分韵得千字》前两联围绕诗题中的“剧饮”二字展开议论抒情,极写此次豪饮之畅快心情,后两联作者自信地写道“山简韵高无政事,羊公才大少诗篇。儿童拍手拦街语,老守风流胜昔贤。”作者自认为山简韵致高,但无政迹,羊祜才大,但少诗篇,如今他们的诗酒唱和,风流胜过古人,饮酒是“剧饮”,说的话也是“豪语”。《夏日同顾朗哉居士、王遗狂游谢公岩,主人于野宗侯留饮,共赋得途字中字》《即席用韵赠于野宗侯》两首重在赞美主人家于野宗侯,只是写法不同,前者重在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主人的高洁情操,而后者却是直接多方面地描绘主人的高洁风范,将其比作支道林、深公一样的隐士。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袁中道应会试不第,袁宏道考功事竣,于是兄弟俩一同返回公安,此次途经襄阳,兄弟俩再次游览谢公岩,同样是于野宗侯设宴招待,袁宏道写有《于野、于林两宗侯邀游岘石诸胜,得从字》,袁中道写有《饮于野王孙谢公岩,同于林、中郎兄赋》。其中袁中道《饮于野王孙谢公岩,同于林、中郎兄赋》写道:
郭外田堪种,城边山好登。阴岩泉细细,高阁嶂层层。
石长碑文瘦,藤深壁髓凝。酒阑远授简,赋月主人能。
该诗抒写游玩宴饮于谢公岩的喜悦之情。作者穿过田野,登上山坡,只见幽岩、细泉、高阁、层嶂、长碑、凝壁,一派山林幽境。尾联,将此次的宴饮比作山简的醉饮,将自己的作诗与谢庄写作《月赋》相比,即扣合了题目中的“饮”和“谢公岩”之意,又表现出了文人宴饮酬唱的风雅情趣,用典恰当自然。
3.文选楼。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袁中道赴京候选,途经襄阳,知府史高先、县令王莪云等人于文选楼招待宴请袁中道,袁中道连写三首诗,赠予同宴者,以表谢意,其中《襄阳史郡伯梦斗召饮文选楼》写道:
层楼指顾兴飞扬,秀媚烟云冠楚疆。
入座青山传晚黛,卷帘白雨送新凉。
低回季汉干戈迹,仿佛南朝楮墨香。
羁客却忻邹润甫,追随叔子岘山阳。
此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作者与众人登楼环望,逸兴飞扬,风景秀美,冠绝楚地,日落西山,天光渐暗,帘外白雨,送来清凉,正是一个欢聚宴饮的好时节。颈联写回忆三国争战往事,想起萧统编选《文选》之事,既契合宴饮的所在地——襄阳文选楼,又为尾联作比铺垫。尾联将知府史高先比作羊祜,将自己比作羊祜的爱将邹润甫,既符合宴饮的氛围,又巧妙地夸赞了史高先。颔联对仗工整,语词淡雅,抒发出夏日傍晚雨送清凉的惬意,可谓佳句。
(二)描绘记录了襄阳众多的名胜古迹
在袁宏道和袁中道描写襄阳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习家池、谢公岩、文选楼、堕泪碑、夫人城、鹿门山、鹿门寺、古隆中、冠盖里、宋玉墓、齐髡驿、铜鞮坊、王粲楼等名胜古迹,堪称襄阳名胜古迹的集中展示,而且比地方志中《古迹》篇展示得更形象。
例如:袁中道《襄阳道中题署》中的“叔子千年石,夫人万古城”写到了堕泪碑和夫人城;袁中道《习池》中的“苏岭青当户,襄江自到篱”写到了习家池和鹿门山,鹿门山原名苏岭山;袁中道《游鹿门寺,同蔡丈人、余溶之》写到了鹿门寺;袁宏道《隆中偶述》写到了隆中;袁中道《宜城道中》中的“宝马重嘶冠盖乡”写到了冠盖里。
此外,“宋玉坟边花正好,齐髡驿外草尤芳”写到了宋玉墓和齐髡驿。乾隆版《襄阳府志》卷五《陵墓》之“宜城县”载:“楚大夫宋玉墓:县南三里。《旧志》云:有三冢,在宋玉宅后。今宅已废,墓大及亩,或合三冢而并于一耶?明正德中,知县朱崇学立碑识之。嘉靖间,都御史路迎建祠堂于墓前,自为记,勒于碑,祠堂已圮。今尚书赵弘恩观察襄郧时题诗勒石,与路碑俱存。”齐髡指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淳于髡,他曾出使楚国,不辱使命。《襄阳府志》载宜城有其墓,不知何来,齐髡驿当为宜城一个因淳于髡而得名的村镇,但今已无考。
袁中道《襄中怀先兄中郎》写道:“青山到处悲王粲,明月曾经照谢庄。”此处写到了王粲楼和谢公岩,作者自注:“王仲宣楼并谢公岩,皆此中佳处。”袁中道《襄阳史郡伯梦斗召饮文选楼》中“羁客却忻邹润甫,追随叔子岘山阳”写羊祜携属官邹湛游岘山的典故。袁宏道《又赠朗哉,仍用前韵》中有“铜鞮陌上穿花出,岘首碑前枕石眠”诗句,铜鞮陌即铜鞮巷或铜鞮坊,岘首碑即堕泪碑,又称羊祜碑。
(三)可以补证地方志的记载
袁宏道和袁中道描写襄阳的诗歌,不仅描绘记录了襄阳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且有些记录还可以补史证史。例如:
袁中道《登仲宣楼》四首中的第四首,作者自注:“楼为高季兴之望沙,陈尧咨作守改今名。陈善射,号小由基。”透露出一个信息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仲宣楼原来曾叫望沙楼,是陈尧咨改为今名的,此诗可补地方志之记载。
袁中道《襄阳史郡伯梦斗召饮文选楼》中的史郡伯梦斗,指襄阳知府史高先,字绍卿,号梦斗,万历四十六年任襄阳知府,《襄阳府志》有载,此诗可证乾隆《襄阳府志》之记载。
袁中道有诗《襄阳令君王莪云招饮文选楼》,乾隆《襄阳府志》卷十九《职官三》在万历年间载襄阳县知县“王业浩,余姚人”,由此诗可知王业浩字莪云,此诗可补乾隆《襄阳府志》之记载。
袁宏道有诗《夏日同顾朗哉居士、王遗狂游谢公岩,主人于野宗侯留饮,共赋得途字中字》,其中顾朗哉为吴县人,王遗狂为袁宏道表弟。此诗可证顾朗哉和王遗狂曾游历襄阳。
袁宏道有诗《夏日冯明甫郡公招游谢公岩,同顾朗哉处士、于野宗侯剧饮,分韵得千字》,冯明甫,字若愚,浙江慈溪人,万历三十五年任襄阳知府,《襄阳府志》有载,此诗可证乾隆《襄阳府志》之记载。
袁宏道有诗《岘山道中闻颂汪使君德政,诗以纪之》,汪使君即汪翼夔,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曾任襄阳县知县,乾隆版《襄阳府志》卷十九《职官》有载,但没有记载其政绩,此诗可补史之缺憾。
(四)清新意境,善心悦目
袁宏道和袁中道描写襄阳的诗歌,不乏名句名篇,有力地体现了公安三袁的诗歌水平,印证了他们“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
袁中道《襄阳史郡伯梦斗召饮文选楼》颔联写道“入座青山传晚黛,卷帘白雨送新凉”,对仗工整,语词淡雅,“青山”“白雨”色彩对比鲜明,画面和谐,既有视觉描写,又有感觉感知,可谓佳句。袁中道《襄阳令君王莪云招饮文选楼》颈联写道“岘首岚如滴,鱼梁水乱流”,相当精彩,岘首山云环雾绕,浓云欲雨,鱼梁洲雨后水涨,乱流涌动,所写之景非常符合夏日雨后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景中透出勃勃生机、无限喜悦。袁中道《宜城道中》的颔联“一泓素练蒲稍净,千里黄云麦穗香”,写赏景,对仗工整,色彩明丽,饱含着丰收的喜悦;颈联“宋玉坟边花正好,齐髡驿外草尤芳”;写揽胜,古墓旧驿没有阴森之感、荒凉之意,有的只是花草争荣的生机。
袁中道《襄阳道中题署》:
叔子千年石,夫人万古城。北风吹细草,微雨丽行旌。
野署封狐窟,荒圆冻鸟鸣。不知墙畔菊,秋去为谁荣?
此诗抒发作者在深秋行旅中生发出的秋思。首联写古迹,从时间上渲染苍凉古意,堕泪碑和夫人城本是古迹,已含岁月沧桑之感,再加上“千年”“万古”,更使人陷入对茫茫历史的沉思中。颔联和颈联写景,从空间上渲染萧瑟秋景,北风、细草、微雨、行旌、狐窟、荒园、鸟鸣等极具特征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深秋行旅图。尾联的设问强化了对苍凉古意和萧瑟秋景的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与姜夔“念桥边芍药,年年知为谁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袁中道《襄阳道中》:
其一
积雪在平沙,澄潭宛宛斜。剪齐十万树,墨布两三家。
金子明篱落,樗蒲漾水涯。枫林红不尽,散作一天霞。
其二
风烟犹楚蜀,音语带周梁。人学养鱼法,家传种树方。
雪梨作茗饮,霜柿代糇粮。滚滚蹄轮接,玄宫与帝乡。
这两首都是行旅之作,但写法略有不同,第一首自下而上写景,远景(首联)、近景(颔联)、低景(颈联)、高景(尾联),层次分明,冷色调的积雪、平沙、澄潭,与暖色调的金子、枫林、天霞,对比鲜明,尤其是“金子明篱落”的诗句,透着生机,与欧阳修的诗句“残雪压枝犹有桔”有着相似的意境。第二首重在写人事活动,写人的言语、养鱼、种树、用梨作茗、以柿代粮,颇显农家的生活气息。
袁中道《黄广文招饮文选楼》:
岩壑偏多态,游人眼亦忙。昨宵看急雨,今日送归阳。
人语随烟寂,山容待月妆。无双江夏士,文藻佐飞觞。
首联写山峦溪谷千姿百态,游人应接不暇,一个“忙”字描绘出了游人东张西望、急于观览的神态,也传达出了游人看不完、也看不够的喜悦之情,“忙”字绘形传情,用字精妙。颈联写夜深人静,月上山巅,作者用了拟人手法将月亮照耀山峦,比作女人化妆,把客观的景写得极具人情味,又充满诗情画意,令读者遐想联翩。再看看他的其他诗句:“入座青山传晚黛,卷帘白雨送新凉”“岘首岚如烟,鱼梁水乱流”,我们会发现袁中道擅长写景,其写景诗句,画面和谐优美,语言淡雅清新,不乏王孟神韵。
袁宏道《大堤女》:
文窗斜对木香篱,胡粉薄施细作眉。
贪向墙头看车马,不知裙着刺花儿。
这首诗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美貌、活泼、情窦初开的青春少女形象。首句写刻镂文彩的窗户,木香扎作的篱笆,显示出少女居住环境的雅致。次句写少女化妆,施粉作眉,虽未正面描写其美,但是令读者对其美貌生发无限遐想。三四句是浓彩重墨的一笔,少女墙头看车马,反映出少女向往外面的春光,正是青春绽放、情窦初开的时候,一个“贪”字写出了少女的急切心情和活泼天性。尾句写裙挂刺儿花,照应了第三句中的“贪”字,正是因为“贪”的急切,所以才不小心挂住了刺儿花,而且此句的描写透着谐趣,含有一种欢快的情调。总之这首诗所描绘的少女形象可以与李清照词中的女性作比。
袁宏道《岘首山观羊叔子堕泪碑》:
欲知叔子恩多少,但看龟趺碧浅深。
铜雀台中歌舞妓,那能挥泪到如今。
这首诗题咏堕泪碑,表达了作者对羊祜的追思,对羊祜人品道德功业的肯定。在写法上,作者用了对比手法,羊祜死后留下羊祜碑,后人睹碑堕泪;曹操筑铜雀台,蓄歌舞妓,却没有人睹台堕泪,原因何在?因为羊祜恩泽后世。
总之,袁宏道和袁中道描写襄阳的诗歌,描绘记录了襄阳众多的名胜古迹,可以补证地方志的记载,意境清新,赏心悦目,不仅具有地方文化的价值,也具有提升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价值。
思考与练习
1.查阅资料,了解公安三袁的文学主张与创作成就。
2.查找资料,了解公安三袁途经襄阳的事迹。
3.谈谈你对公安三袁咏赞襄阳的诗歌价值的理解。
附录
途逢八舅口占
明·袁中道
浩浩烟沙中,马首忽相遇。如何白面郎,憔悴倏非故。
假若不闻声,泛泛等行路。去矣勿重陈,风尘易老人。
——《珂雪斋集》卷二
襄阳道中逢龙君御,时有出塞之行
明·袁中道
已尽潇湘路,同班声子荆。汉臣重出塞,才子更谈兵。
盾鼻书奇字,饶歌有正声。偶然看举止,令我念亡兄。
(自注:君御舆伯修甚肖。)
——《珂雪斋集》卷四
将至襄中明·袁中道
处处桃花路,家家枳壳篱。蔬畦鸣暗滴,麦垄发香吹。
山好连云动,沙明与雪疑。莫将愁意绪,污却绣城池。
——《珂雪斋集》卷六
隆中分得从字,同于野、于林、中郎兄赋
明·袁中道
其一
攀蹊泉是导,度岭鸟难从。一户丸泥闭,千严箨笋重。
云中来盍妇,花里见耕农。何客偏饶舌,呼人作卧龙。
其二
眷此幽居胜,居然见隐才。数橼山鄣蔽,十亩水萦回。
火井催人出,鱼梁罢客来。惟余抱膝处,冷石绣苍苔。
——《珂雪斋集》卷六
宜城道中
明·袁中道
宝马重嘶冠盖乡,此生端的为山忙。
一泓素练蒲稍净,千里黄云麦穗香。
宋玉坟边花正好,齐髡驿外草尤芳。
数钱姹女炉头望,索取金沙酒味尝。
——《珂雪斋集》卷七
襄中怀先兄中郎
明·袁中道
五岳同游誓未忘,一藤独往泪千行。
青山到处悲王粲,明月曾经照谢庄。
苏岭云开浓似黛,襄江春涨沸如汤。
寻思旧日经行处,鸟语花飞总断肠。
——《珂雪斋集》卷七
由樊城早发
明·袁中道
荷衣鸠杖道民装,闲客游山也似忙。
柿叶满村春昼暗,蔷薇夹路晓风凉。
逼来峰色神先醉,互答泉声话正长。
欲界仙都真在此,右军何处问金堂。
——《珂雪斋集》卷七
登仲宣楼
明·袁中道
其一
久矣承平日,登临壮郢疆。水边三市润,树里万家藏。
南浦笙歌沸,西园剑舃忙。驱车行乐好,游子不思乡。
其二
如掌神皋地,微茫一缕川。日酣朱艳阁,春老绿沉田。
古墓隆还伏,遗城断又连。不须询往迹,朝市有移迁。
其三
凄惋王孙赋,含情托怨嗟。人徒惊绣虎,君岂类泥蛙。
嘹呖冲风雁,飘零带雨花。毛班知几许,丧乱委泥沙。
其四
百战干戈地,难寻季汉碑。清漳无往迹,朱槛又今时。
闰国刊题额,才人借藻思。好文兼好武,犹忆小由基。
——《珂雪斋集》卷七
襄阳嘲李伏之
明·袁中道
三年不到鹿门寺,一日游完嵾上山。
儿女情多清趣减,几人忙里解偷闲。
——《珂雪斋集》卷七
游鹿门寺,同蔡丈人、余溶之
明·袁中道
入山不见寺,礼佛乍闻泉。七叠飞晴雪,千年划冷烟。
乍沾行客袂,长伴老僧禅。耆旧多佳韵,临流列绮筵。
——《珂雪斋集》卷八
襄阳令君王莪云招饮文选楼
明·袁中道
才大公多暇,清言共倚楼。看云成快雨,变夏作凉秋。
岘首岚如滴,鱼梁水乱流。高情钦父党,予岂草玄俦。
——《珂雪斋集》卷八
习池道中
明·袁宏道
深岩寂寂石花斑,完却尘沙车马颜。
是客竞来尝白水,几人休去伴青山。
云泉到眼无多热,金紫蒙头第一关。
三尺磨崖书大字,人生到此是清闲。
——《袁宏道集笺校》卷二十八
隆中偶述
明·袁宏道
苍藤老蔽幽溪石,瘦锷棱棱纲苔迹。
想得山中抱膝时,凉云如水树纹碧。
山莎满地刺花红,草堂斜掩一池风。
杖声跕跕冲山鸟,道是鹿门庞德公。
开尊叠唱梁甫吟,黄头丑妇拔钗篸。
踏花趁石穷幽崄,行尽溪桥闻怪禽。
一朝龙甲腾巴水,尽泻清江浇玉垒。
西连邺虏东狡吴,坐策行筹几回死。
晚年只手扶庸主,文泣鬼神战风雨。
炎火不光汉数穷,消得英雄愤几许。
五丈原头石辗尘,烟霜蔽却白纶巾。
始知伊吕萧曹辈,不及餐云卧石人。
——《袁宏道集笺校》卷二十八
岘山道中闻颂汪使君德政,诗以纪之
明·袁宏道
闲坐说循良,青槐古影凉。横身遮数郡,一笑释权珰。
通国嫌称户,生男必字阳。小儒无大计,束手叹非常。
——《袁宏道集笺校》卷二十八
宜城饮王舍人家留别
明·袁宏道
桕叶如丹鄢水滨,芙蓉花里驻蹄轮。
尊前齐赘能诙语,甕里杜康苦泥人。
白日共惊头上雪,青衣争扫鬓间尘。
鸡声喔喔催行李,到底输君自在身。
——《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五
夏日同顾朗哉居士、王遗狂游谢公岩,主人于野宗侯留饮,共赋得途字中字
明·袁宏道
只有烟林在,王家一事无。到门唯藓石,对语画山臞。
路失云相引,厓欹竹可扶。看人车马去,尘起是修途。
——《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七
夏日冯明甫郡公招游谢公岩,同顾朗哉处士、于野宗侯剧饮,分韵得千字
明·袁宏道
刻秀堆岚岁几千,而今始落酒卮边。
洞庭歌板疑云出,石工觥筹似水传。
山简韵高无政事,羊公才大少诗篇。
儿童拍手拦街语,老守风流胜昔贤。
——《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七
即席用韵赠于野宗侯
明·袁宏道
买却青山一段烟,甕中光影任流连。
但同习郁酣池水,不向君王乞酒泉。
缃帙未离绳几上,白云只在枕函边。
碧瞳羽客闲来往,日课灵文字五千。
——《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七
又赠朗哉,仍用前韵
明·袁宏道
回首春明话昔年,因君忘却路三千。
铜鞮陌上穿花出,岘首碑前枕石眠。
醉后书颠如长史,老来诗淡类斜川。
楚人调涩无佳韵,好谱《离骚》入管弦。
——《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七
隆中
明·袁宏道
云起数峰幽,溪光梦武侯。树深云鸟怪,村静细泉流。
顽石虚龙卧,春花上貉丘。谁将日高睡,易彼鼎分愁?
——《袁宏道集笺校》卷五十五
于野、于林两宗侯邀游岘石诸胜,得从字
明·袁宏道
扫地藤花落,听泉茶具从。水光摇一郡,树色涨千峰。
溪女争寻药,山民自种松。苍苔亟屐齿,应有昔贤踪。
——《袁宏道集笺校》卷五十五
襄阳山行,用彭年韵
明·袁宏道
青山如沐带葱林,花气吹风鸟送音。
榆火新时茶战始,木香开后稻芽深。
扁舟拟钓澄江雪,茅屋终营翠壁阴。
欲把庞公比叔子,云生云灭总无心。
——《袁宏道集笺校》卷五十五
上一篇:祭神祈雨,关心民瘼
下一篇:《谭元春咏襄阳诗文》关于描写襄阳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