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隐居鹿门山的经过、原因
关于皮日休的籍贯,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载:“日休,先字逸少,后字袭美,襄阳竟陵人也。”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云:“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其实两种说法都是源自皮日休的自述,皮日休在《皮子世录》(《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九)一文中交代了其中原因:“皮子之先……晋朝名初者为襄阳太守……时日休之世,以远祖襄阳太守,子孙因家襄阳之竟陵,世世为襄阳人。自有唐以来,或农竟陵,或隐鹿门。”这表明,自唐代开始,皮姓因远祖皮初在晋朝曾为襄阳太守,皮姓就搬迁至竟陵,也就是现在的天门,但竟陵归襄阳管辖,所以皮日休说“世世为襄阳人”。他在《郢州孟亭记》中也说:“先生襄阳人也,日休襄阳人也。”
对于其在鹿门山隐居五年的经历,皮日休在其诗《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梀因成一千言上述吾唐文物之盛次叙相得之欢亦迭和之微旨也》中叙写道:
乃将耒与耜,并换椠与铅。阅彼图籍肆,致之千百编。
携将入苏岭,不就无出缘。堆书塞低屋,添砚涸小泉。
对灯任髻爇,凭案从肘研。苟无切玉刀,难除指上胼。
尔来五寒暑,试艺称精专。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皮日休弃农事,携图书,入鹿门,苦读五个寒暑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他隐居鹿门山的目的是试艺精专,准备科举入仕。
皮日休隐居鹿门山的原因有多种。一是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唐代读书山林之风颇为盛行,许多士人在入仕之前,都有着在山林、寺庙、道观读书的经历,比如,陈子昂曾读书于金华山,李白曾隐于大匡山,岑参曾隐于嵩阳,刘长卿曾读书于嵩山,杜牧曾读书于庐山,等等。二是襄阳政治经济地位高,唐太宗时分全国为十道,襄阳属山南道,唐玄宗时又分全国为十五道,襄阳属山南东道,一直为道治所在地,有唐一代,襄阳是一座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沟通南北的大都市。三是鹿门山不仅是座风景名山、佛教名山,还是文化名山,东汉末年的大名士、诸葛亮的老师庞德公就曾隐居于此,唐代孟浩然、王炯、唐彦谦等人都曾隐居于此,鹿门山地处城郊江边,交通便利,南来北往的官宦士人途经登临驻足者甚多。所以皮日休在襄阳鹿门山隐居五年,写下了著名的《鹿门隐书》,还自号鹿门子。
上一篇:《白居易咏襄阳》关于描写襄阳的诗词
下一篇:《记载岘山石幢》关于描写襄阳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