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孙士毅《甥舅碑》咏[西藏自治区]·唐蕃会盟碑的山水名胜诗词赏析
(清)孙士毅
绀殿天山表, 珠宫月窟边①。
穹碑留汉字, 遗迹溯唐年。
忆昔贞元会, 当时将相贤②。
威行青海道, 春到赤峰巅。
银鹘频消燧, 金鹅远奉笺③。
河湟归义切④, 赞普请婚坚。
侍子横经入, 文儒典表旋。
乌孙拜都尉, 玉女度祁连⑤。
从此华戎界, 翻成婚眷联。
人才识宫室, 欲渐变裘氊。
亦有金城主, 还闻宝册宣⑥。
翠华遥涖送, 帐殿屡开筵。
远嫁难为别, 和亲觉可怜。
使因龙节护, 乡以风池传。
雪岭兰陵第, 河源沁心田。
有时竞蛮触⑦, 终遗靖戈鋋⑧。
清水盟重结⑨, 兰山界共捐⑩。
神龙遗诏读(11),回鹘誓书镌(12)。
昂首蛟螭拥, 承趺屭屃眠。
鬘云生石理, 花雨杂金填(13)。
西向明灯照, 东波法象虔。
凄凉青冢寂, 呜咽黑河溅(14),
髫龀皆成佛, 姬妾尽若仙(15)。
塞花空有恨, 边月不长圆。
桥影琉璃活, 檐牙玛瑙鲜。
神香莲座上, 梵宇绣幢前。
长庆盟元鼎(16), 咸平讨继迁(17)。
寰中更岁月, 域外几山川。
杨柳经残劫(18), 燕支吊古烟(19)。
惟余数行字, 作镇大西天。
【题解】
甥舅碑即甥舅和盟故盟碑,又称长庆会盟碑,史书则多称唐蕃会盟碑。在大昭寺前。唐长庆三年(823),吐蕃赞普赤祖德赞(《新唐书》作可黎可足)为纪念唐朝和吐蕃最后一次会盟而建。碑高4.76米,宽0.95米,厚0.50米。碑阳及两侧以汉藏两种文字刻载盟文及唐蕃会盟官员的姓名、职位,碑阴以藏文刻载唐蕃往来历史和此次会盟的经过及意义。现碑文绝大部分尚清晰可辨。此诗因唐蕃会盟碑追述当时吐蕃与唐中央政权的关系,赞赏和平反对战乱。
【注释】
①“绀殿”两句赞大昭寺。绀殿、珠宫,皆佛殿、佛宫意,用以形容大昭寺之辉煌壮丽。天山,在今新疆境。表,外。月窑,古以月亮的归宿在西方,因借指西方极西之地,此相对中原而言。②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唐与吐蕃在清水(今属甘肃)会盟,贞元三年(787),双方议定在平凉(今属甘肃)会盟,至时吐蕃欲擒唐方会盟使浑瑊,为浑部将所救。唐其时有李泌、李晟、马燧、浑瑊等有名将相。③“银鹘”两句谓战事遂渐消灭,吐蕃要求结盟。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吐蕃弃足德赞(可黎可足)赞普三次请盟。④河湟:今甘肃东部及宁夏一带,属黄河、湟水流域。唐中叶时这一带为吐蕃攻占,而士民多思归唐。⑤“鸟孙”两句叙汉遣公主远嫁乌孙事。乌孙在西域,故云“度祁连”。⑥“亦有”两句写唐中宗景龙末金城公主出嫁弃隶缩赞赞普事。⑦蛮触:为细小之事引起战争争端。《庄子·则阳》: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⑧本句谓战事消歇。戈:古兵器;鋋,铁把短矛。⑨唐与吐蕃清水会盟是在德宗建中四年(783),此次会盟是在穆宗长庆年间,先是唐宰相及大臣17人与吐蕃使官于长庆元年(821)在长安西部结盟,第二年唐又派刘元鼎为会盟使到罗娑寻盟。⑩兰山:贺兰山。捐:舍弃。⑾神龙:唐中宗年号(705—706)。(12)回鹘:即回纥。居于漫北的游牧民族,与唐一直保持着友好和从属关系。此代指吐蕃。(13)“昂首”四句写会盟碑。蛟螭,碑饰。蛟螭均为传说中无角的龙,碑碣上常刻有螭首。趺(fu),碑下的石座。屭屃(bi xi),传说中的龟名。明杨慎《升庵集》:“俗传龙生九子,……一曰屭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14)“凄凉”两句以汉王昭君青冢作比。汉王昭君为元帝时待诏,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以公主名嫁之,死后葬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大黑河畔,墓名青冢。(15)髫龀:幼童。髫指儿童垂发,龀即儿童换牙。姬姜:代指妇女。(16)长庆会盟唐以刘元鼎为会盟使。(17)继迁:宋初羌人的一支党项强大起来(党项曾为吐蕃统治下的“外四族”之一),其首领继迁不断率部进攻灵、环等州,北宋咸平五年(1002),真宗派兵抵御,吐蕃六谷部长潘罗支受宋封授,统治西凉,曾助宋打败继迁。(18)杨柳:指大昭寺前唐柳,在会盟碑旁,传说为文成公主手植。(19)燕支:即焉支山,在甘肃山丹县东南,为汉与匈奴经常交战之所。
上一篇:(清)孙士毅《哲蚌寺二首》咏西藏自治区哲蚌寺诗词
下一篇:(清)孙士毅《甘丹寺》咏西藏自治区甘丹寺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