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鉴赏《邓宝珊·一九四二年在榆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秋风到边关,新凉扑人面。
把酒唱骊歌,目送南归雁。②
志切复国仇,勒马趋前线。
挥戈捣黄龙,莫负男儿愿。③
【注释】 ①榆林:陕西榆林,为北部交通、军事要塞。②骊歌:指告别之歌。骊,纯黑色的马。③黄龙:古地名,在今吉林省农安县,曾是金国首都。
【鉴赏】 1942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最艰苦的一年。其时,邓宝珊将军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率军驻守榆林,目的是阻击日军西进南侵。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消极抗战军事路线,诗人感到举步维艰,壮志难酬,但抗敌保国的决心不移,于是在飒飒秋风中写下了这首感时抒怀之作。
首联写景。秋风乍起,秋意逼人,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时世的险恶。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趁秋高马肥之季入侵中原,故秋冬战事也频。而此刻,正是日本侵略者猖狂之时,这份 “新凉”,给予人的就不是清爽宜人的感受,而显得冷峻肃杀。颔联写诗人的活动,饮壮行之酒,唱告别之歌,遥送南归的大雁,寓情于景,看似平平淡淡,闲情儒雅,实则反衬出诗人心中的不平静。大雁南归,而诗人却将北上,一腔报国热血急待倾泻,临行的悲壮慷慨之情又岂是歌酒所能寄托的呢?“志切复国仇,勒马趋前线”,颈联紧接上文,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杀敌报国的志向,写得劲健英挺,意气风发。尾联化用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名句 “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进一步表明诗人挥师北上,把日本侵略者逐出满蒙的决心。诗篇戛然煞尾,掷地有声,传达出殷殷报国之情。
全诗从秋景入笔,以饮酒抒怀为重心,由今日饮告别之酒,到杀敌复国,同喝胜利之酒,情绪上先抑后扬,逐渐高涨,格调豪壮慷慨,语言质朴厚重,颇具古边塞诗风。
文章作者:李开文
上一篇:爱国诗词《董必武·邯郸烈士塔·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爱国诗词《苏曼殊·东居杂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