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鉴赏《丘逢甲·离台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①
【注释】 ①鸱夷子: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功成后化名鸱夷子皮退隐江湖。李白诗 《古风》 十八: “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鉴赏】 《离台诗》共六首,作于1895年7月诗人哭别故乡,携家内渡之时。题下原有小序:“将行矣,草此数章,聊写积愤。妹倩张君请珍藏之。十年后,有心人重若拱璧矣。海东遗民草。”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开,举国愤慨,台湾人民更是怒不可遏。1895年6月初,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完成了交割台湾的手续。在这个历史时刻,曾血书 “拒倭守台” 的丘逢甲组织义军奋起抗敌,誓与国土共存亡。激战二十多昼夜,终因孤军无援,败于新竹之役。7月下旬,诗人只得挥泪离乡,携眷内迁。这组诗就是诗人渡海内迁时的书愤之作。
首联开门见山,胸中积愤像火山一样喷涌而出,直刺卖国权臣。“宰相有权能割地”的宰相,自然是指清政府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下一句的 “孤臣” 则是指作者本人。明、清两朝虽然不设宰相,而李鸿章却是权倾一时的宰辅重臣。令人气愤的是,宰相有权不能守土兴邦,而只会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这是对李鸿章的嘲讽,实质上也是对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的谴责。至于作者自己,虽曾浴血抗敌,却因孤立无援,无法回天。这是何等深沉的悲愤和疚痛呵! 在这种狂澜既倒、大厦将倾的形势下,诗人对无可救药的腐败政权算是彻底绝望了。在兵败内渡之际,他感到自己对补救国事已无能为力,于是发出了无可奈何的哀叹: 还是像当年的范蠡那样驾一叶扁舟,隐姓埋名归隐江湖吧,只是回首遥望山河变色的台湾故土,我是多么的摧肝断肠,黯然神伤呵!
也许,在彻底绝望的瞬间,他真的想过再也不去过问那些令人伤心失望的国事而遁世隐居了。然而不,丘逢甲不是范蠡,他并未因悲痛而消沉,他对收复台湾始终抱着殷切的希望。在他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中,大都表现了他眷念故土,热烈期待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爱国深情。现在吟诵这些诗句,我们仿佛还能听到一种怀念台湾、呼唤统一的历史回声在海峡两岸的祖国上空萦绕回荡。
文章作者:陈淑宽,艾虹
上一篇:爱国诗词《陆游·示儿》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爱国诗词《俞大猷·秋日山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