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鉴赏《严复·戊戌八月感事》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伏尸名士贱,称疾诏书哀。①
燕市天如晦,宣南雨又来。②
临河鸣犊叹,莫遣寸心灰。③
【注释】 ①诏书:指皇帝写来告知臣民的所谓圣旨。②宣南:宣武门南的菜市口。③鸣犊: 指春秋时晋国的贤大夫窦鸣犊。临河叹: 指孔子面对黄河哀叹才德兼备的窦大夫,被晋国正卿赵简子所杀害,自己也怒而不愿在晋国做官。
【鉴赏】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八月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并到处搜捕维新运动派,屠杀了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君子。这首诗,是作者在政变后,即事名篇,有感而发,以极度愤慨的心情,表达了对蒙难志土的沉痛悼念,揭露和鞭挞了清王朝反动顽固派,镇压维新变法运动的罪行。同时也是诗人敢于正视淋漓鲜血,不甘消极灰心的自勉明志诗。
首联,以议论发端,起笔便饱含愤愤不平的怒气指责说,为了寻求治国的好办法,维新志士反而成了大逆不道的罪人; 光绪能起用人才变法图强,还算是政治清明时代,不料反而遭到迫害,这难道是公平合理的吗! 一个 “翻” 和一个 “误”字,容纳了丰富的内容: 既有对变法运动的赞颂和叹惋,又有对死难六君子的敬仰与悲悼; 既有对较开明的君主光绪的礼赞与痛惜,又有对顽固派慈禧太后集团的揭露和责难。诗人强烈的感情,在精练朴实的语言中激荡,波澜起伏,贯注全诗。
颔联,以嘲讽的笔锋尖锐指出: 变法维新和起用人才既然都是犯罪,那么六君子也该问斩杀头,抛尸骨于街市,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接着第四句一转,进一步揭露说,请看,慈禧已假传圣旨,称光绪自己有病,请由太后临朝垂帘听政主持国事了。这一联,展示了诗人戊戌八月感事的旨,突出了深远的意境,弹响了“感事曲”的最强音,掀涌起感情波澜的高潮。“贱”和“哀”两字着力千钧,前者以反语嘲讽屠杀志士的刽子手们,后者以双关语鞭挞慈禧的狡诈与凶狠。写得气势纵横,含蓄尖刻。
颈联,好像一幅暗淡无光、雨骤风狂的阴森画图,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样,诗人以悲愤抑郁的笔调,紧承上联进行了泼墨式的描绘: 从此北京城暗无天日,到处搜捕维新派志士,宣武门南的菜市口,也变成了杀害谭嗣同等爱国者的屠场。于是一场政变的狂风暴雨,更加猛烈地袭来了! 这一联以白描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真实,寓情于景地抒发了悲沉的胸怀,令人从激荡回旋的字里行间,引发我们对 “先进中国人”的缅怀和悼念。
尾联,一转笔锋发出诘问: 戊戌政变的暴风雨既已猛烈袭来,但是作为维新派战士的自己,是从此就望而生畏、消极悲观?还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呢?他作了坚定的回答,要学孔子哀悼窦鸣犊那样怒不仕晋,决心继承他们的遗志抗争到底。结联收束有力,概括隽永精练。这首感事诗,是明志自勉,也是政治抒情,从开头到结尾,对所见所闻所感一一道来,充分表达了诗人痛悼六君子、抒愤并自勉的强烈思想感情。
文章作者:万寒侠
上一篇:爱国诗词《张克侠·愿凭精爽获戎衣》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爱国诗词《郭沫若·抗日抒怀二首》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