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鉴赏《钟明光·自挽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念酬恩愿尚违,卅年心事总堪悲。①
不才敢拟擎天柱,无处能容立地锥。
破国亡家徒有恨,赴汤蹈火义难辞。
料应化作啼鹃去,欲报慈乌再世期。②
【注释】 ①卅(sa)年: 三十年,作者写此诗时三十四岁。②啼鹃: 指杜鹃。《博物志》: 杜鹃生子,寄之他巢,百鸟为饲之,故江东所谓 “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是也。慈乌: 传说母乌对幼乌有哺育之恩,幼乌长大后多衔食报答。故有 “慈乌”、“乌恩”、“乌私”之说。这里用 “慈乌”比喻 “慈母”。
【鉴赏】 钟明光以 “自挽诗”为题,成诗三首,此为其一。这首七律以深挚的感情、真率的语言,抒吐了自己怀抱家国之恨,赴汤蹈火拯救国难的义胆忠心和乌恩未报的寸草愧悲,结尾表达了来世也要酬答慈恩的一腔衷情。字里行间,拳拳之心,充盈激荡,感人至深。
起首两句: “一念酬恩愿尚违,卅年心事总堪悲。”含有无限感慨,明明说“酬恩”之心时萌,却又说总是没有实现。在自责之慨中推出下句,饱含悲愤之情,显出委婉沉郁的情致。虽是轻轻运笔,实则心力贯注,其深厚缠绵情味使人读来九曲回肠。从章法上看,首联出句以 “愿尚违”伏下一层 “悲”意,对句 “卅年心事”欲吐还吞,又挑出一个 “悲”字。这样,两句不但缠绵勾连,而且 “心事”双关家国,遥接后边三联所叙事情,可谓句稳意深,工于发端。颔联诗人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斗争经历和艰难处境: 曾经顺应时代潮流,参加讨袁军,去完成历史使命; 由于遭到敌人的搜捕迫害,无处藏身,终于出走南洋。颈联中 “破国亡家徒有恨,赴汤蹈火义难辞”的 “徒有恨”应上联的 “不才”而言,“赴汤蹈火”扣 “无处能容”而论。两联是说,正因为才具不高,所以救国壮志未酬,慈母恩未报,“徒有”家国之“恨”。也正因为是热血男儿,以身许国,“敢拟擎天柱”,所以尽管环境险恶,“无处能容”,仍然赴汤蹈火,不避危险。这里暗用《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仲连蹈海意,表示了奋勇再战,义无反顾的坚强决心。从章法看,颔、颈二联,承“悲”而转,做到尽情旋转,而不恣意渲泄。且“一转一深,一深一妙”(《艺概》),极沉郁顿挫之致。尾联陡然振起: “料应化作啼鹃去,欲报慈乌再世期。”融事入诗,自然畅达而意蕴丰富,强烈地抒发了作者酬恩报国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从“一念酬恩”起手,至“欲报慈乌” 收绾,纵笔摇曳,宕出远神,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遐想不尽。
这是一首绝命诗,但与过去的绝命诗写法不同。它别处着笔,构思自然,宕挪伏应,抒吐畅达,无故作惊人之语,有深厚沉郁之情。结尾更是笔涉现实而思接帝乡,倾吐了乌恩未报之憾,渲染出许身与国之襟怀,充分表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丰富的时代内容。
文章作者:韩子渝
上一篇:爱国诗词《陶行知·自勉并勉同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爱国诗词《谢觉哉·自洪湖脱险抵上海作》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