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鉴赏《文徵明·满江红》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拂拭残碑,敕飞字①、依稀堪读。慨当初、依飞何
重,后来何酷。岂是功高身合死②,可怜事去言难
赎。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③。岂不念,
疆圻蹙④; 岂不念,徽钦辱⑤。念徽钦既返,此身何
属⑥。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
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注释】 ①敕(chi)飞字:皇帝所下诏令的一种,宋代常用于奖谕。此指石碑上刻的宋高宗信赖岳飞时的诏书。②合: 应当。③风波狱: 指杭州大理寺风波亭狱,岳飞父子被杀于此。④圻 (qi): 地界。蹙 (cu): 收缩。⑤徽钦辱: 指靖康二年 (1127) 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去之耻。⑥何属: 安置在哪里。
【鉴赏】 以 《满江红》为词调名的词大多激昂慷慨,文徵明这首词也是如此。作者尖锐而深刻地指出岳飞被害的根本原因,在于宋高宗贪恋皇帝宝座,以与金议和来保持自己的帝位。立论新颖,见解独到,深沉慨叹中充满悲愤不平之情。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开首几句由残碑上的文字把读者引入对宋代历史人物岳飞的缅怀中。当年岳飞倾尽心血抗金保国,却屈死于风波亭,而今只剩下后来所立刻有褒奖岳飞的诏令之石碑。但碑已残破,字已模糊,只能勉强辨认,不由人顿生慷慨悲凉之感。“慨当初” 四句,由眼前碑文引发对历史的回顾,揭示出岳飞被杀的悲剧,指出宋高宗的反复无常,并愤然质问: 难道是因为功高就应当被处死么?这一反诘与前两句相配合,对岳飞被杀之因提出质疑,形成层层紧逼之势,开启了下阕具体剖析冤案因由之端。“可怜” 句则稍作顿宕,拂拭眼前石碑,慨叹纵有褒扬之诏,然而事过境迁,君王初衷已变,岳飞遭诬被杀已属不可避免。写到此处,作者激愤之情难捺,“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便脱口而出,对岳飞被杀表示出极强烈的义愤。
词的下阕,通过层层剖析,直接指出这一历史悲剧是高宗和秦桧君臣罪恶默契的结果,而元凶就是赵构,其因由则是一个“欲”字。
开头两个问句提出了当时举国关注的事实——疆域缩小、二帝蒙尘,“岂不念”则表明这是应该 “念”然而并未为高宗所 “念” 的问题。高宗所念的是什么呢?“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一语道破天机,宋高宗之所以主张对金议和,在朱仙镇大捷之后以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并于次年下入狱中,就是出于父兄回来后自己难于安居君位的考虑。一个不顾国家民族利益,连父子兄弟之情也置于脑后的人,还会顾及一个臣子的性命么?更何况岳飞力主抗金,屡建战功,实质上危及了高宗的切身利益,以 “莫须有” 的罪名予以处置,就是必然的了。正因为此,千百年之后,人们也不要说南渡有错,因为高宗 “当时自怕中原复”,偏安一隅,苟且为帝实是他的本意。小小一个秦桧又有多大能耐敢于杀害抗金名将岳飞?其实不过是迎合了宋高宗的心意欲望罢了! 短短几句,揭露了宋高宗极端个人主义的丑恶心理,也校正了数百年来人们对岳飞屈死这一事件的错误认识。即便不能说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也可谓极有见地,真正理解了岳飞这个历史人物的历史性悲剧,其思想认识的深刻性是不容置疑的。
此词出语直脱,平实朴素,议论深警,感情浓烈,有豪健慷慨之气,在作者以娟秀为特色的作品中可谓别具一格。
文章作者:王翃,林心治
上一篇:爱国诗词《岳飞·满江红》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爱国诗词《陈与义·牡丹》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