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鉴赏《李世民·还陕述怀》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①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②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注释】 ①星旂(qi):指军中的旗帜。日羽:指军中的仪仗队。②麾武节: 即武麾节,武是足迹,麾节是旌旗。这句说兵士们在旌旗引导下前进。
【鉴赏】 这首“述怀”诗是诗人在平定天下时写的。开首两句和结尾两句直抒胸臆,中间几句写战争,亦与“述怀”紧相联系。“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在平定天下的一系列战斗中,秦王李世民立下赫赫战功,名震天下。在戎马征战的同时,他也经历了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内外斗争的残酷,给他的内心带来极大的刺激。手足相残,生灵涂炭,长期杀伐,这决非自己提剑而起的初衷。当初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李世民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幸武功庆善宫》),自己与父起兵太原,正是为了匡时济世,结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局面,非为个人博得一世威名。但要匡时济世、安定天下,战争又是必要的。所以接下来铺叙战争场面,无论是写旗帜招展如林、军容威仪严整,还是“屯万骑”、“驻五营”的壮阔,抑或“登山”、“背水” 的神速险奇,都非特指某一战役,“在昔戎戈动” 即是对过去一系列战役的概括。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戎马征战,才结束了分裂局面,赢得天下统一。作者抚剑自慰,终于遂了匡时济世的初衷。强调战争对“宇宙平”的必要性,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李世民对所从事的残酷的征战杀伐皆出于不得已的一种表白。全诗申明 “济世” 的初衷,对征战杀伐隐隐表白,其间也流露出对自己 “武功” 的自得,还有如愿以偿的欣慰。可见,这“慨然抚长剑”包孕的情绪是复杂丰富的。这情绪似乎尚不止此,要“济世”而不 “邀名”。在宇宙既平之后,就还应该继续有所作为,而不是陶醉于威震天下之名。因此,由末句推想开去,李世民心里考虑的不再是征战杀伐,“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幸武功庆善宫》),八荒既定,他就要以另外的方式来“济世”。目睹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也亲身感受了战争带给自己的重负,这使得李世民更能深切地体恤民生疾苦,他后来在“出猎”、“冬狩”之时,所想的亦是“所为除民瘼,非是悦丛林”,“禽荒非所乐,抚辔更招忧”。于是,他发展经济,与民休息,出现了史家称誉的 “贞观之治”。在战争甫定之时,李世民以“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为此诗作结,就不仅表现了对初衷既遂的欣慰,也透出了他决心营建升平景象的 “济世”胸怀。
平定天下、造福万民的博大襟抱,还需要相应的表现风格。这首诗,一扫前朝浮靡之风,以雄放遒劲的风格抒发了博大的 “济世”情怀。结构严谨、音节铿锵有力、诗思深远隽永,是李世民擅长的五言排律中最优秀的篇什。李世民在初唐诗坛提出 “用咸英之曲变烂漫之音” 的艺术革新主张,还反对作诗“释实求华”,这首“述怀”诗正是他这种艺术主张的一个印证。至于他对初唐诗风转变的影响,《全唐诗》说: “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 由他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践看来,这决非溢美之词。
文章作者:薛新力
上一篇:爱国诗词《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爱国诗词《黄焕中·远望九龙》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