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鉴赏《鲁迅·自题小像》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②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 ①1903年春,在日本留学的鲁迅断发 (剪辫)后照有小像,将此诗写于照片背面赠许寿裳,原无题目。1931年鲁迅重写此诗时亦无题。1936年末鲁迅逝世后许寿裳写纪念文章 《怀旧》,才加上现在的标题。②灵台: 心。《庄子·庚桑楚》: “不足以滑成,不可内 (纳) 于灵台。”晋代郭象注: “灵台,心也。”神矢: 小爱神丘比特的箭。小爱神始于希腊神话,叫埃罗斯。后转到罗马神话,叫丘比特,其形象为背有双翅,手持弓箭之裸体美少年。他的金箭射中男女双方的心,他们就会相爱。作者在这里将神矢喻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无计逃神矢”指受到民主主义革命思潮的刺激是无法逃避的。风雨: 《诗·风雨》: “风雨如晦。”磐: 扁厚的大石。唐代释贯休的断句: “黄昏风雨黑如磐。” 闇: 同“暗”。故园: 故乡,借指故国。当时祖国在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下,异常黑暗。③寒星: 宋玉 《九辩》: “愿寄言夫流星兮”,王逸注: “欲托忠策于贤良也。”用流星比喻贤人。这里的寒星乃流星之转化。荃不察: 屈原 《离骚》: 荃不揆 (察)余之衷情兮。” 王逸注: “荃,香草也,比喻君也。”鲁迅诗中之荃,借指祖国同胞。他要将爱国之情托寒星转达,但祖国同胞因在清朝黑暗统治下,处于蒙昧状态,不可能察识其爱国之志。荐: 献。轩辕: 黄帝。此处借指祖国。
【鉴赏】 清朝末年,朝政腐败,列强入侵我国,逼迫清政府割地赔款,此等丧权辱国行为激起我国人民的反抗,如1900年的义和团起义。清廷一面勾结帝国主义对人民进行镇压,另方面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企图培养巩固其统治的人才。正如鲁迅在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中所说: “维新有老谱,照例是派官出洋去考察,和派学生出洋去留学。我便是那时被两江总督派赴日本的人们之中的一个。”鲁迅于1902年4月4日抵横滨,当月人东京弘文学院学习。“除学习日文,准备进专门的学校之外,就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当月26日,章太炎、孙中山等人在东京发起召开 “中夏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后因故改在横滨开会,影响巨大。鲁迅可能由于刚到日本,故未参加。他第一次参加集会是6月28日,在清国留学生会馆于锦辉馆召开的临时大会上,“看见一位头包白纱布,用无锡腔讲演排满的英勇青年,不觉肃然起敬。” 1903年元旦,中国留学生在留学生会馆举行新年团拜,到会者千余人,马君武、邹容等演讲,当着清驻日公使蔡钧的面提倡反清排满。鲁迅显然受到了这些革命思潮的刺激,在清政府明令不许剪辫的情况下,在江南班第一个剪辫,以示和清廷决裂,写下这首诗作为献身的誓言,并将此诗题于断发的小像后,赠给友人许寿裳。
此诗是鲁迅的一首言志诗,表现他忧国忧民,以身报国的爱国情怀。许寿裳在 《怀旧》 中评曰: “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国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鲁迅到日本后,接受新知识,尤其受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影响,更看清了当时清王朝统治下的故国之黑暗,同胞的不觉悟,于是奋然而起,决心以身许国,要诊治同胞的麻木,要使祖国重现光明。后来他曾说: “许多人所怕的,是 ‘中国人’ 这名目要消灭; 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 ‘世界人’ 中挤出……在现今的世界上,协同生长,挣一地位,即须有相当的进步的智识,道德,品格,才能够站得住脚。”鲁迅毕生的实践,就是在救治国人的灵魂,使之有进步的智识、道德、品格、思想,打破图圄国人之 “铁屋”,使之重见光明,促进中国人成为世界人之一员。其中,对祖国、对人民充满了无限的爱。
鲁迅在诗中用典用词,均取其引申意义。如 “故园”原指故乡,这里引申为祖国。“荃”原喻国君,这里引申为中华同胞。“轩辕”原指黄帝,引申为祖国。诗中不仅用了许多中国典故,而且还引用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将丘比特的爱情之箭称为神矢,引申为爱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潮,非常贴切。这些引申意义,有一条连贯其间的红线,这就是炽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将青年时代鲁迅以身许国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因此这是一首著名的爱国诗篇。
文章作者:步大唐
上一篇:爱国诗词《鲁迅·自嘲》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爱国诗词《曹操·蒿里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