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鉴赏《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①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埋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麒麟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②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政要渠。③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春风旌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④
【注释】 ①此两句化用 《孙子》: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之意。②潭潭: 深沉宽广的样子。长: 即生养之意。③政: 正。渠: 他。④箠(chui): 马鞭。羌胡: 指西夏之敌。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范德孺为范仲淹的第四子,元丰八年 (1085)被任命为知庆州事。庆州乃宋时边防重镇,是与西夏对峙的前哨,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合水等地。范仲淹与其第二子范德仁都曾知庆州,主持边防军政大事。范氏父子三人戍边为国,一时传为佳话。这首诗虽为送别,实乃是为范氏父子抒写的一曲爱国精神的颂歌。
全诗共十八句,可分三段,每段六句,分写父子三人,末段揭出题意。
第一段写范仲淹既是边防重臣又是治国能臣。“乃翁”句总领第一段,是对范仲淹的才能业绩和威名的高度评价。康定元年 (1040) 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翌年徙知庆州,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史,兵马都部署。他在主陕期间 “威德著闻,夷夏耸服。原户蕃部率称曰龙图老子”(《渑水燕谈录》)。人称为 “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名臣传》)。功业卓著,声威远播,真所谓 “塞垣草木识威名”,草木尚识,人谁不知?翻进一层,极写范仲淹的名震边陲。“敌人”二句写范氏杰出的军事才能。上句化用 《孙子》兵法之语写宋军镇定自若,不露声色,静如处女; 下句写宋军进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势浩大,动如雷霆。动静对比,声色相衬,形象鲜明。“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埋九京”,赞扬范仲淹不仅是杰出的军事统帅,而且是治国的能臣。可惜才能未及施展,便溘然长逝,沉埋九泉。“九京”乃九泉之误,指墓地。仁宗庆历三年 (1043) 范仲淹人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 “庆历新政”,可是一年多便告失败。“百不一试”表明诗人对范氏的景仰和惋惜。
第二段写范德仁。起首两句写他两度为庆州知州,为时十年。“持节”执掌兵权。麒麟为良骥,杜甫有诗曰 “肯使骐驎地上行”(《骢马行》)。以此写德仁骑着良马驰骋边塞的身影。接下写其胸襟宽广,有大将风度,对人民具长者之仁,对敌人则有赫赫之威,如卧虎镇边,令敌人望而生畏。“边头”句写其劝边民耕地栽桑,生养儿女,安居乐业。“折冲” 二句,写其武能安邦,文能定国的才干。“折冲”用 《晏子春秋》 “夫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 之意,指在杯酒之间便能御敌于千里之外,极言其军事谋略之杰出。但诗人更称道的是他的论道经邦之才。上句用 “虽有余” 宕开,下句用 “政要渠” 转折推进,突出强调安邦为了治国的主题。
第三段写送别范德孺。“妙年”二句紧承上句,言其正当年少,即承继父兄之业。“出补” 即出仕补官。他的能力和才干正是社会所需要的,极具父兄之风。“春风”二句写上任时仪仗之盛,将士英勇。“春风”二字渲染气氛,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意。“旌旗拥万夫”,形容将士如云,军容雄壮。“诸将思草枯” 言将士求战心切,期待秋日草枯,好与敌人较量一番。此句乃化用王维《观猎》诗句: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统帅声威素著,将士英勇无敌,扬威边陲,永垂史册,这乃是人之所望。但诗人于此,顿然转折,希望范德孺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意谓不要追求立功扬名,轻启战端,只需折下马杖轻轻教训羌胡即可。孙子曾说: “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不战而能屈人之兵,不在乎扬智名之战功。此为诗人临别赠言,也是处理边事的良策。
范氏父子,忠君爱国,既知兵又知国,既能镇边戍守,又能安邦治国,实乃封建社会杰出的人才。诗人送别,作雄阔慷慨之词,寓真挚殷切之望。犹如在为他们父子三人写赞颂序跋,雄浑雅健,气度轩昂。诗中大量化用典故成语,古朴雅茂,又用散文句法,流转自如。
文章作者:万家清
上一篇:爱国诗词《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爱国诗词《刘琨·重赠卢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