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新雷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鹜,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这是张孝祥在孝宗隆兴元年(1163)写的。当时,北伐军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打了败战,朝廷里投降派急忙派遣卢仲贤、王之望等出使金国求和,抗战事业受到了重大挫折。针对这种危殆的时局,担任建康(今南京市)留守的张孝祥在一次宴席上写下了这首以“忠愤”著称的爱国词。相传主战派大将张浚正在宴会上,当场深受感动,为之罢席。
词的上片着重描写沦陷区的凄凉景象和侵略者的猖狂骄横。“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是有感于投降派撤除两淮边防而说的。淮河流域原是中国的腹地,但自金兵进犯之后,它竟变成了关塞林立的边境;而主和派现在又将关塞一律废弃,向敌人敞开着大门,这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事情呵!“征尘暗”是指朝廷放弃了反侵略斗争,致使飞尘阴暗,边关上竟寂静无声,这不能不使人黯然伤怀。接着,作者对淮水以北地区的沦陷,先进文化之被破坏,以及敌人的骄纵横行,发抒了极其沉痛的感慨。“洙泗”是流经山东曲阜的洙水和泗水,这是古代孔子讲学弦歌的文教隆兴之区,可是如今却被敌人侵占玷污了。“隔水毡乡”以下是写敌占区金兵的游牧狩猎活动,“区(ōu)脱”指金人的岗哨,“名王”指女真奴隶主贵族。这里极写敌骑的耀武扬威,正反衬了中原人民饱受践踏蹂躏的痛楚。两相对照,令人触目惊心。
词的下片感叹自己报国的志愿不能实现。“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是指武器长期没有发挥作用,不但积满了灰尘,甚至被蛀虫腐蚀了,连时间也白白地浪费掉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朝廷里正采取“干羽方怀远”的怀柔政策,用歌舞来缓和敌人的侵略(干和羽是古代的两种舞具)。这实际上是对投降派向金人屈膝求和的尖锐讽刺。作者在这里揭开了主战与主和两派之间的矛盾,指出不论是生活在南中国抑或在沦陷区的爱国者,都渴望着早日北定中原,收复失地,但朝廷却一意主和,南北议和的官员(冠盖使)往来不绝,这实在是一种教人难以为情、无法忍受的局面。行人(爱国者)至此,只有满怀忠愤、泪下如倾了!
全词直抒胸臆,披沥了忠肝义胆。作者一方面抨击了投降派屈辱的求和政策,一方面对期待北伐的中原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为了表达这种郁勃不平的感情,还特地选择了具有急促顿挫的词调和显得低沉的韵脚,使跌宕磊落的短句与低昂跳跃的音调互相配合,达到了声情相应的境地。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评论说:“张孝祥《六州歌头》一阙,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这确是《于湖词》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上一篇:钟振振《六州歌头》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曹济平《六州歌头》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