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钟贤
延福池台荆棘深, 上皇无复更登临。
寂寥崇观当年事, 愁绝关河万里心。
漠漠黄云塞草稀, 年年空说翠华归。
孤臣泪尽仍尝胆, 白首江湖雁北飞。
吴芾
《北望二首》是吴芾晚年退居江湖期间的作品,诗中抒发了他深沉的忧国之思。
第一首从北望汴京皇宫切入题旨。首句“延福池台荆棘深”,写汴京皇宫的破败景象。延福,指延福宫。此宫原是一个“山水美秀,林麓畅茂,楼观参差”的宏大建筑群。试想,就连这里都已荆棘丛生,破败如斯,整个皇宫、整个汴京城乃至整个沦陷区又当如何,不就可想而知了吗?皇宫,在封建时代,是政权的象征;而在民族危难的关头,则又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诗人北望,首先念及皇宫,这正是诗人忧国意识的一种具体体现。如今汴京皇宫破败如许,能不使诗人慨然生悲吗?然而,最使诗人感到悲哀的还是第二句所写:“上皇无复更登临”。“上皇”指宋徽宗赵佶,他在宣和七年(1125)传位给钦宗赵桓,故云。这位“上皇”后来和钦宗同时被俘,送往塞北,他再也不能登临延福宫的池台了。第三句“寂寥崇观当年事”,宕开,由现实的悲哀转到对当年有关情事的回忆。崇观,指秘书省官署崇文院。诗人进士及第以后,初授秘书正字,负责“校雠典籍,判正讹谬”,其职隶属秘书省,这里泛指诗人任职中央时事。诗人之所以感叹“当年事”的“寂寥”,决不单单是因为崇文院的大量图书典籍落到或毁于金人之手,南渡初在任职秘阁期间,也没有多少事可做,而自己抗金复国的主张和方略得不到实现,更感孤寂。末句“愁绝关河万里心”,回环全首,点明题旨,抒发了诗人忧念中原、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思。
第二首从北望关塞切入题旨。首句“漠漠黄云塞草稀”,写关塞荒凉萧索之状。而关塞荒凉萧索反映出边关防务废弛。关塞乃国防之要地,抗金之前沿。诗人关心关塞情况,正是他抗金复国意识的又一具体体现。那么,是谁造成关塞荒凉、边备废弛的呢?第二句作了回答:“年年空说翠华归”。翠华,指旗竿顶上饰有翠鸟羽毛的旗子,用为皇帝的仪仗,这里代指徽钦二帝,全句意思是说,抗金复国,使皇帝銮舆重返汴京,不过是年年空喊而已。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与金人议和,约定以淮河为宋金分界。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和金人再订和约。为了向金人表示达成和议的诚意,尽撤两淮边备,致使一再南移的关塞无人戍守,防务松弛。这一句既说明了边备废弛的原因,也流露了诗人对南宋一味推行投降误国政策的不满和悲愤。第三句“孤臣泪尽仍尝胆”,写诗人以爱国志节自砺,虽退居江湖仍不忘抗金复国大业。诗人“前后守六郡”,且“吏莫容奸,民怀惠利”,但以“刚直见忌”,以致“立朝不偶,晚退闲居者十有四年”,又曾以拒绝与龙大渊使金,遭到过“下迁”的处置(以上均见《宋史》本传),故诗人自谓“孤臣”。但诗人之所以“泪尽”,是因为他坚贞执着的爱国之心不为朝廷所理解,抗金复国事业迟迟不能完成。“仍尝胆”,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旨在说明诗人对抗金复国大业未曾稍稍释念和懈怠。身为“孤臣”而犹能白许自砺若此,正表明诗人的爱国情操和襟怀。最后一句“白首江湖雁北飞”,以形象化的笔触抒写了诗人晚年退闲江湖的复杂心境。是诗人想托北飞的大雁带去他对北方沦陷区人民的问候,还是想请北飞的大雁来年南返时为他带来北方沦陷区的消息,抑或是感慨自己闲老江湖,不能像大雁那样自由地飞往北方?总之,诗人的心境是复杂的、不平静的,诗句的涵蕴也是丰富而深沉的,可以引起人们的诸多联想。从章法上看,“雁北飞”的“北”字,照应了题而,有点题的作用。
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了诗人在神州陆沉、金瓯残缺的局面下那种“进亦忧,退亦忧”的精神风貌,抒写了诗人从入仕之初直到退闲以后那种始终如一的爱国志节。
这两首小诗平实无华,而其中蕴蓄着无限的忧国深情,耐人咀嚼。
上一篇:曾枣庄 曾涛《北征》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邓南《北来人》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