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史乘
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
文天祥
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率兵在福建、广东一带抗击元军的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自杀未遂。次年二月,元水军于厓山(今广东新会南)击溃宋水军,陆秀夫负帝昺投海殉国,南宋王朝灭亡。元军元帅张弘范在劝降不成的情况下,押解文天祥北上大都(今北京)。五月四日过大庾岭,五月二十五日至南安军(今江西大庾)时,文天祥开始绝食。《南安军》诗即作于此时。诗中作者抒写了自己途经大庾岭时的亡国之痛和以死殉国,矢志不移的决心。
首联“梅花南北路”二句概写途中之所见。大庾岭为我国五岭之一,因岭上多梅树,又称梅岭。诗中“梅花”代指梅岭。梅岭之南是广南东路,岭北是江南西路,大庾岭分割了气候迥异的南北二路。作者此时是以元军俘虏的身份北行,更兼途中雨骤风狂,身上穿着湿漉漉的衣衫,极写作者心情的沉重。颔联“出岭同谁出”二句进一层写自己的寂寞和孤单。先以反问句提出:与自己一起度大庾岭的是什么人呢?是押解他的元军士兵;接着又发出无限感慨:过了南安军就是故乡庐陵了,可是自己竟是以囚犯的身份归故乡!作者悲苦沉痛之情可想而知。颈联“山河千古在”二句,作者暗用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和丁令威的“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表现了对大宋王朝命运的关注。面对严酷的现实,作者相信大好河山是千古永存的;尽管元军占领了宋朝的城池,但作者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宋朝的臣民将会前仆后继地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总有一天宋朝的国土会得到光复。尾联“饥死真吾志”二句想到目前自己的处境,表示宁肯绝食而死,也决不与敌人合作。作者在《集杜诗·至南安军序》中说:“至南安军,钥置舟中。予不食,拟庐陵得瞑目,庶几首丘之义。”他把耻食周粟,采薇首阳山而最终饿死的伯夷、叔齐视为学习的楷模。他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可是绝食到第八天,已经过了故乡庐陵,但他拒不投降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
文天祥晚期的诗歌创作刻意学习杜甫,以凝重的笔触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宋遗民诗人汪元量在《招魂歌》中说:“我公笔势人莫及,每一呻吟泪痕湿。”文天祥带着满腔血泪所发的爱国主义吟唱将永留天地之间!
上一篇:吴企明《南园十三首(其五)》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宫晓卫《南将军庙行》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