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均地
思量欠债最难过, 国债如何不怕多?
我债却无田产抵, 想来国债有山河!
无名氏
清末,慈禧太后独揽大权,为巩固其统治,实行媚外卖国的反动政策。1895年(光绪二十五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割让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赔款白银二万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后因沙俄感到日本占领辽东半岛于己不利,纠合英、法出面干涉,清王朝又以三千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又与英、法、日、俄、德、美、意、奥、西、比、荷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除“道歉”、“惩凶”等项外,规定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加上这三十九年每年摊赔的利息,总计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以海关收入、各通商口岸常关收入和盐税做担保;各国有权在北京、天津和其他地方驻兵;保证永远禁止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动,如有此类行为者,“立时弹压惩办”。在这样的时局下,广大人民和爱国者以诗文抨击之。这首无名氏的《国债》,便是其中之一。
诗的首句说“思量欠债最难过”,表现的是一般人的感受,是作为一个平民的诗人的感受。写这一句,为的是引出次句“国债如何不怕多”的疑问。从一般人、从一个作为平民的诗人看来,确实奇怪,确实难以理解。第三句的“我债却无田产抵”,呼应首句,说明“最难过”的缘故。第四句的“想来国债有山河”,是诗人经过“思量”后,对觉奇怪、不理解的“国债”之“不怕多”的自我解答:原来他们有国家大好的山河可以拿去抵债!其实,诗人原来的觉奇怪,不理解,只不过是明知故问而已;说个人的私债难过,只不过衬托“国债”而已。全诗虽然语言通俗易懂,但摇曳多姿,幽默深刻,是对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投降派割地赔款、丧权媚外的卖国行径的无情揭露,表面愚鲁,内藏睿智,字里行间饱含着无比强烈的愤怒。大约出现在同时的另一首民歌:“西太后,真不赖,腿儿长,跑的快,长安一住把国卖。赔银数不清,卖地好大块!”不妨同时一读,有助于欣赏此诗。
上一篇:王锡九《喜迁莺》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郭维森《国殇》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