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卞孝萱乔长阜
昔看黄菊与君别, 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 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 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 为君扶病上高台。
刘禹锡
这首七律是刘禹锡晚年所作。他在逝世前一年的会昌元年(841),曾写《秋声赋》“以寄孤愤”,结尾说:“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鞲(qōu)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盼天籁而神惊。力将痑(tān)兮足受绁(xiè),犹奋迅于秋声。”此诗所写与《秋声赋》相合,可能是同时之作。当时作者分司东都洛阳(今属河南),担任太子宾客这样一种闲官。
诗的主题是抒写初闻秋风时的心情。自从宋玉在《九辩》中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的著名慨叹以后,“悲秋”就逐渐成为骚人墨客喜爱咏写的一个主题。但是,作为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一员以“砥石”自砺的坚定的政治革新者,刘禹锡对于“秋”却有他独特的审美个性:“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二首》)本诗所写也就一反传统而自具豪情。诗的构思别具匠心,以秋风与诗人的对话展开内容。开头两句就用拟人手法,将无情无知的秋风想象为有情有知的旧友,将秋风的声响想象为它的话语,写秋风初至,诉说别情,巧扣诗题。首句从忆去年之别说起。“君”,称诗人。“看黄菊”而别,彼此都有高洁情怀,别得潇洒,值得思念。次句写今年之复回。“我”,秋风自称。“我”自无恙,“君”则会因老病而“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在狱咏蝉》)。“我”“听玄蝉”即复归,自然是由于惦念,为了陪伴和慰藉“君”。《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此处化用《月令》,不但是形象点出秋风去而复来的时令,更是渲染诗人对秋风的特殊感情以及诗人自身的坎坷遭遇。下面六句是诗人对秋风倾诉心曲。三四句承上,从闻、看角度叙说个人近况。“五夜”句说病,正面写题。“五夜”,五更,始闻之时。“飕飗”(sōuliú),风声,始闻之物。“枕前”,始闻之处,从下文“扶病”看,这里指卧病于床,所以对秋风的到来更为敏锐。五更,正是朝臣待漏,壮士起舞之时,自己却闲居卧病,此时突闻飕飗之声,感觉秋之凉意,而知故人秋风复回,足以慰,更足以惊和悲。此句貌似平淡,其实颇见情思。“一年”句说老,抒发感慨。明明是闻秋风起而看镜,见容貌更为衰老,却用拟人手法说容颜在镜中看我,化实为虚,更为深曲。一年来唯见容貌变得更为衰老,蹉跎岁月,失意抑郁,不言而喻。这两句叙事见情,真切深沉,但未脱“悲秋”窠臼。从写作说,是衬出下文。五六句于是转折振起,写马咏雕,陡现精彩。秋风劲起,天高草肥,对于马、雕有其特殊魅力。厩中战马闻秋风而思边草,抖动拳毛,想要重新驰骋疆场;鞲上大雕闻秋风而顿开睡眼,顾盼青云,渴望再次搏击苍穹。对于有大志者,秋风之来,不足以惊和悲,只是激发壮心,感到可爱。这里透过马、雕的矫健形象,从侧面描写和赞美秋风,寓意新警,笔力豪健,刻画传神,是全篇最着力的佳句。它们明说物情而暗说人情。最后两句由此推入高潮,称赞秋风使得天地肃清,独呈清远朗劲之美,足可令人登高四望,直抒因“君”(这里指秋风)而激发的抱病登台的高壮情怀,表现了诗人肃清天地,革新政治的远大抱负以及执着进取、积极乐观的精神。对于身处逆境,年老多病的诗人来说,这是十分可贵的。
全诗立意高超,思致新妙,抑扬有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五)。
上一篇:魏玉侠《如此江山》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李廷先《姑苏有赠》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