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艾治平
透甲霜风扑面沙, 孤臣飘泊久无家。
北怜戎犬栖黄屋, 西望冠裳举翠华。
我寄兰猗幽里操, 谁吹胡拍惨中笳?
摇摇念此心愈折, 三匝愁听绕树鸦。
张家玉
永历元年(1647)二月,桂王朱由榔由肇庆、梧州、平乐抵桂林。由于明降将李成栋军步步进逼,桂王又仓皇出走,“至武冈改曰奉天府,以岷王府为行宫”(李瑶《南疆绎史勘本》卷四)。此刻远在粤中的陈邦彦、张家玉等,奋力作战,牵制清军,并屡次准备西进,但因路途阻梗,终未成行。观题意本诗当作于此时。先是,瞿式耜自请与部焦琏留守桂林,击退清军进攻,“复梧州粤西全省”(引同上)。于是,复迎桂王回桂林,故桂林时称西京。
诗的首联寓抒情于叙事,写军旅生活。秋后的寒风穿透盔甲,刺人肌肤,沙尘扑面而来。孤独在外的臣子随风飘泊,久已无家可归了。浙闽陷落后。东南沿海和江南广大地域虽仍进行着艰苦的抗清斗争,但都被分隔成条条块块,很难相互支援。李白成牺牲后,大顺军尚有余部四十余万人,他们有时与桂王政权联合抗清,而终是貌合神离。战斗在南海一隅的张家玉部,这时孤立无援,处境艰危。故于寒秋气象的描写中,实夹有诗人此刻的特殊感受。“孤臣”,孤立无援的臣子。江淹《恨赋》:“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这里看似诗人自喻,却也包括一切抗清复明而无援的人;而“家”者,国家也。于此,诗人展望当前全国的政治形势:“北怜戎犬栖黄屋,西望冠裳举翠华。”“戎”,古代泛指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礼·王制》:“西方曰戎”。“戎犬”,对清人的鄙称。“黄屋”,帝王车盖,以黄缯为盖里,故名。汉制,唯皇帝得用黄屋。“冠裳”,通言“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衣冠连称,是古代士以上的服装。后引申指世族、士绅。“翠华”,皇帝仪仗中一种用翠鸟羽作装饰的旗。“举翠华”,这里指拥立桂王。两句意谓:令人痛心的是,戎狄已侵占了故都,在北方称帝。稍得宽怀的是,衣冠之士在西方拥戴了新主。
转入颈联仍紧承上意,抒发个人感概:“我寄兰猗幽里操,谁吹胡拍惨中笳?”“兰猗”,指《猗兰操》,琴曲名。一名《幽兰操》。《琴操》:“《猗兰操》,孔子所作。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香兰云。”本诗用此,亦自伤不逢时之意。“胡拍”,指《胡笳十八拍》,古乐府琴曲歌辞。相传汉末蔡邕女蔡琰(文姬)所作。共分十八章,每章为一拍,故名。诗写她为胡骑所虏,流入南匈奴,后曹操遣使以金璧赎归;并详述颠沛流离之苦与儿女骨肉分离之痛。本诗借用此事以表达战乱中人民的痛苦心情。并用“谁吹”似不知而实知的口气,倍觉有力。尾联仍以抒怀作结:“摇摇念此心愈折,三匝愁听绕树鸦。”“摇摇”,形容心神不安。《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心愈折”,江淹《别赋》:“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三匝”,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乌鹊无依,似喻人民流亡。这里则暗示自己有国难投。于此点明题意,为不果入卫西京而痛苦不安。
本诗通首抒情。“孤臣飘泊久无家”为关键句,情之“源”亦在此。国脉不绝如缕,南海边的深秋因而遂有寒风刺骨之感。“北怜”“南望”悲喜交加,但悲多于喜,乃托辞于香兰,叹所遇非时;寄意于胡笳,哀生民多艰。最后“心折”“愁听”,“孤臣飘泊久无家”之情,达于极峰,而不果入卫西京之题旨亦见。它恰如严羽谓作诗“不可太著题”之论。
上一篇:马祖熙《就义诗》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艾治平《山居杂咏》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