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钟来因
朝发广莫门, 暮宿丹水山。
左手弯繁弱, 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 俯仰御飞轩。
据鞍长叹息, 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 发鞍高岳头。
烈烈悲风起, 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 哽咽不能言。
浮云为我结, 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 安知存与亡?
慷慨穷林中, 抱膝独摧藏。
麋鹿游我前, 猿猴戏我侧。
资粮既乏尽, 薇蕨安可食?
揽辔命徒侣, 吟啸绝岩中。
君子道微矣, 夫子故有穷。
惟昔李骞期, 寄在匈奴庭。
忠信反获罪, 汉武不见明。
我欲竟此曲, 此曲悲且长。
弃置勿重陈, 重陈令心伤。
刘琨
刘琨《扶风歌》,原有九首。“扶风”,郡名,治所在今陕西泾阳。刘琨借用乐府古题,创作《扶风歌》九首,今存此首。《乐府诗集》载此诗,每四句为一解,凡九解。此诗作于永嘉元年(307),作者时年三十七岁,刚被朝廷任命“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领匈奴中郎将。”(《晋书》本传)刘琨要从洛阳北上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而黄河以北,许多地区已被匈奴、羯、氐等民族所统治,北中国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北上途中,刘琨向朝廷报告了所目睹的现状:“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及其在者,鬻卖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哀呼之声,感伤和气。群胡数万,周币四山,动足遇掠,开目睹寇。”刘琨招募千余人,“转斗至晋阳。府寺焚毁,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羸无复人色,荆棘成林,豺狼满道。”《晋书·刘琨传》,为我们留下了刘琨创作《扶风歌》最珍贵的史料,提供了理解《扶风歌》的关键。这位爱国志士自洛阳赴晋阳,前进的路上铺满了白骨、荆棘,随时随地都要消灭入侵的敌人,以及土匪寇盗。而朝廷忙于内乱,热衷争权,根本无心抗敌,对刘琨也不会有多大的支持。这位“振威将军”面对内忧外患,面对北中国破败的江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式的《扶风歌》。
前四句写出了诗人带兵行军的去向,早晨从洛阳北门广莫门出发,要去丹水山(今山西高平)。“朝发”“暮宿”,是乐府诗常用句式,并非实写,这里更主要的是表示诗人的英勇气概。故接以“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二句。“繁弱”是大弓名;“龙渊”是宝剑名。左手拉弓,右手挥剑,显示了诗人披荆斩棘的不凡气概。“顾瞻”下四句,是说诗人走出洛阳广莫门,四望宫阙,自己驾着奔驰如飞的车子,在车上俯仰上下,有一种冷寞、孤独之感。肩负重任的诗人,想到前去并州的重任,见朝廷如此毫无生气,不禁“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下四句,写刘琨的军队在丹水山系马于长松,卸鞍于高山,但闻北风烈烈,涧水泠泠。“白骨蔽地”的北方,艰难的行军,刘琨军中,上下都有一种悲愤壮烈的心怀。“挥手”下四句,诗人的思绪又回到初离京城洛阳时的情景:踏上征途,挥手与京城告辞,朝廷如此无能,弄得民不聊生,使自己这次上任只觉前途茫茫,于是悲伤哽咽,压抑得无语凝咽。连浮云、归鸟也为诗人伤心,凝聚盘旋不忍离去。“去家”下四句,仍然抒写自己的悲愤:离家越远,存亡难卜,诗人在偏僻的深林中慷慨高歌,抱膝长叹,独自凄怆。“摧藏”,即“凄怆”之音转。“麋鹿”下四句极写沿途的荒凉与窘困。“资”,财货,盘缠,也包括作战急需的物资;由于西晋末年的朝廷腐败,刘琨奉命于艰难之际,得不到朝廷有力的支持,故“资粮既乏尽”,士兵光凭“薇蕨”(野菜),这怎能打仗呢?但是,以收复失地,安抚流民为己任的刘琨,并未被巨大的困难吓倒,相反“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刘琨挽住马缰,命令随从徒侣,振足精神,重新启程,在羊肠绝壁、布满荆棘和白骨的路上高歌吟啸,勇敢前进!“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刘琨自比在陈蔡绝粮、处于窘境的孔丘(见《论语·卫灵公》),认为自己的“君子”之道衰微不行,故遭遇到这样的困厄。“惟昔李骞期”等四句,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李陵的典故。李陵带五千兵,遇匈奴八万兵。李陵苦战八日,兵粮俱尽,只能投降匈奴,最后连母亲、妻子、儿子都被汉武帝下令杀了。“骞”,通“愆”。“李骞期”,指李陵过期不归汉朝。他原本想暂时投降,“寄在匈奴庭”。可是“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刘琨之所以采用司马迁《报任安书》认为李陵忠信获罪的说法,隐含着他对自己前途的深深忧虑:这次北上并州晋阳,兵粮俱缺,困难重重,如何守卫好这片疆土?诚如他在给皇帝表中所说:“臣伏思此州虽云边朔,实迩皇畿,南通河内,东连司冀,北捍殊俗,西御强虏,是劲弓良马勇士精锐之所出也。”(《晋书》本传)刘琨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驱使他勇敢北上。但此行分明象当年李陵孤军深入北塞一样,凶多吉少,他为能否守住并州绞尽脑汁,所以想起了历史上的悲剧角色李陵。最后四句,诗人强忍悲痛,想结束这支《扶风歌》,觉得“此曲悲且长”。“弃置”此曲,丢它在一边,不再重述眼前的一切,因为“重陈令心伤”!从《晋书》本传看,刘琨经历了千难万险,最后还是胜利到达了晋阳,打击了敌人,安抚了流民。但最终因“屈于力弱,泣血尸立,抚慰伤痍”,只有“招集亡散”的力量,而无进攻的优势。《扶风歌》中诗人所忧虑的事,此后被现实一一应验。但是整首《扶风歌》出色描绘了北征途中山河萧条、国贫民穷的现实,抒发了刘琨勇于知难而上、愿为守边献身的爱国情怀,也深刻地揭露了朝廷腐败给爱国志士带来的巨大的悲愤。《扶风歌》虽既“悲且长”,但句句撼人肺腑,激励后人要象刘琨一样,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天大的困难面前,也要“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扶风歌》豪迈悲壮,凄戾清拔。全诗从头至尾,都弥漫悲凉的情调:前有“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中有“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结尾有“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这就是钟嵘《诗品》所说刘琨“善为凄戾之词”。但诗中的眼泪、叹息、凄怆,是一位志士英雄为崇高目的而为之,故《诗品》又说刘琨“自有清拔之气”。因而给人悲壮、刚健、向上的美感享受。其次,全诗把叙事抒情结合得很好。特别是“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这些借景抒情句,极具魅力。第三,全诗三十六句,朴素简炼,很少用典;平仄转韵,自然流畅。
上一篇:唐圭璋 潘君昭《扬州慢》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明]徐石麒《拂霓裳》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