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璋
东州桃浪
剪中流、白蘋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几许浮萍,旧梦迷残絮。棠桡无数。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 佳丽地。仙院迢迢烟雾,湿香飞上丹户。醮坛珠斗疏灯映,共作一天花雨。君莫诉,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
王夫之
这首《摸鱼儿》,是王夫之《潇湘怨词》中《潇湘小八景词》之一《东洲桃浪》词。作者在为这八首组词所写的题记云:“乙未(1655)春,余寓形晋宁山中,聊取其体(指辛弃疾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仍寄调《摸鱼儿》,咏潇湘小八景云云。”由此可见,这一组词写于南明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的春天。这时桂王所凭据的西南地区,已大部分落人清人之手,形势十分严峻。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王夫之的写景词不可能悉心写景,不过是借景以抒发其淤积内心深处的故国之思。
词的上片,“剪中流、白蘋芳草,燕尾江分南浦。”此处以“南浦”代指东洲。东洲是江水分流后所出现的洲渚。江水到这里好像被剪子剪成向两侧分流的燕尾似的,给人以空中俯视之感。此处化用夏竦诗“溪流燕尾分”句意。“白蘋芳草”,指洲上到处是开着白色小花的白蘋和萋萋芳草,景色优美宜人。此处化用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句意以暗点“洲”字。“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此处反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诗说:人面似桃花,见桃花而思人面;此处说:桃花似人面,见人面而思桃花。“春花靥”,指旧时女子点在颊涡上的装饰物,此处泛指女子打扮得像桃花一样的轻艳美丽,来此游春;但美好的景色已随暮春归去,转眼之间已是春意阑珊,繁花凋零时刻。“留春住,笑几许浮蘋,旧梦迷残絮”,现在只有那少许的水面浮蘋在随水游荡,残余的柳絮在空中随风飘舞,这些春天的残迹,引起人们对旧日美好春光的回忆。此处含意甚深,以春天已去,只留得几许梦中残絮落水化浮萍,来暗喻大势已去,留得少许残余力量,已很难挽救明朝的灭亡。此处所谈,与写此词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是相符的。这也是他离开桂王而隐迹山野的重要原因。“棠桡无数,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棠桡,指沙棠木浆,泛指船,即游船甚多。整个四句似乎在说:旧日在桃花盛开的时节,这里热闹非凡,游船来往不绝,连月夜都有人驾船遨游,象太乙真人那样舒卧莲舟,象汉成帝那样载着赵飞燕在太液池中欢歌千舟,现在仙裙虽留在,但这些游船却将春载去。
下片,在美好的回忆之后,又著笔描述东洲被摧残的景象。过片“佳丽地”,借用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的后三字,指东洲而言。“仙院迢迢烟雾,湿香飞上丹户。”前句的“仙院”指洲上的寺观庙宇,这里香烟缭绕,呈现出一派幽静气氛。后句的“湿香”指河边的湿润花瓣,被风吹到朱门大院。接下去是“醮坛珠斗疏灯映,共作一天花雨。”此处“醮坛”指道士祭祀的神坛,即是说神坛上的疏灯,与天上的星斗(珠斗即星斗)互相辉映,好象共作一天花雨似的。整个这五句似在用尽笔力描写昔日东洲寺院的盛况。继而“君莫诉,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为之一转,请君不要再说昔日那些盛况了,你们难道没有看到连桃根渡都已失去了吗?“桃根渡”即“桃叶渡”,在南京市秦淮河与青溪的合流处。此处暗指清兵已攻占南京,南明福王政权已失,大势已去。接下去是“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作者最后指出:在清军强大攻势之下,落红万点,几湾流水的东洲,哪里是避难的去处呢?!
总起来看,全词大体可分为四段:上片从桃花盛开的艳春,写到残絮浮萍飘流的暮春;下片从昔日东洲盛况的回忆,写到当前东奔西逃、连避难都无容身之地的悲惨境地。所有这些,作为明代遗民的王夫之感受最深,不能不发出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感叹!正是“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真屈子《离骚》之嗣响也。”(见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上一篇:王延龄《摸鱼儿》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宋]王学文《摸鱼儿》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