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拔荆周旻
献张六太尉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朱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邓千江
自从班超感叹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砚间”,投笔从戎,出镇西域以来,诗人表达从军杀敌,立功封侯的愿望,已明显成为一种传统诗歌题材。虽然历史上战争性质各异,情况复杂,但是诗人对保卫边疆,为国牺牲的行为总是给予热情肯定与赞叹。邓千江这首《望海潮》就是歌颂边疆保卫战的优秀之作。据刘祁《归潜志》记载:“金国初,有张六太尉者,镇西边。有士人邓千江者,献一乐章《望海潮》云云。太尉赠以白金百星,其人犹不惬意而去。词至今传之。”元好问《中州乐府》录此词,题作“上兰州守”,《中州乐府》还存录有张太尉信甫词一首,此张太尉可能就是当时驻守兰州城的张信甫。
词一开头就极写战场形势的险要。云雷,指军队声威之猛。天堑,天然的壕沟,这里借指皋兰城外的黄河。金汤,金城汤池的省称,语出《汉书·蒯通传》。皋兰,兰州的旧称。言兰州自古以来就是边防重镇。三句从总体上概括古城兰州形势险要的外貌。由于“名藩”皋兰城所具有的特殊战略地位,统帅此间军队的张六太尉自然便成为关键人物。因此词紧接着便铺写他对营地的布局和作战的筹划:“营屯绣错”,是说军营好象绣品上的经纬线纵横交错,十分严整有致。“山形米聚”,《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曾在汉光武帝前聚米为山,指点战场形势,展示行军路线,分析得井井有条。其情形类似现代用于军事指挥的沙盘模型。襟喉,即襟带与咽喉,形容地势险要。“百二秦关”,据《史记·高祖本纪》记当时人语称:秦地险要,二万人固守,即可抵挡住六国诸侯的百万兵力。以上三句仿佛张开现代的广角镜头,居高临下,把军容的严整、兵力布署的周密和地形的险固等特点统收眼底,画出一幅完整的立体战场形势图。在这种戒备森严的战前气氛中,可以体察到统帅调兵遣将的紧张运筹和士卒们严阵以待的十足信心,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激战即将开始,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气势。可是,出人意料之外,词人并没有对战场上最紧张激烈的一幕展开正面描写,而把笔锋一转,以“鏖战血犹殷”等三句,写战斗的尾声和余韵。激战刚刚过去,战地上尸首横陈,暗红色的血尚未凝固,阴云初散,时时可以看到苍鹰在天空盘旋。“雕盘”写老雕在寻觅残留的尸体充饥,给鏖战初过的战场笼罩上一种阴森寂静的氛围。这种不作正面描写,而用侧笔落墨的表现手法,把惊心动魄,生死拼杀的情景留给读者去想象和补充,无疑更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两句,运思巧妙,乃神来之笔。以晓月喻玉弓,仿佛使人又看到激烈战斗时弯弓射箭的景象,完全符合军中战士高度警觉的心理特点,而且又把读者带入战斗氛围之中。以轻松的笔调写沉重之情感,既鲜明醒目,又摇曳多姿,极有韵致。
下片开头以下,连用几个与西北边陲战事有关的典故,赞扬将帅善于指挥,赢得边境安宁。“看看”,估量时间之词,相当于“正当”。定远,指后汉班超。班超长期在西域活动,多次平定当地贵族叛乱,封定远侯。“看看,定远西还”,是说军队得胜班师,正象班超平定西域凯旋一样。班超早年也是个帮人抄写的文职小吏,因不满自己的现状,遂投笔从戎,建功立业。联系元好问《中州乐府》中所录张信甫词看,这位张六太尉可能也是精通文词的儒将,所以作者献词用事当有所指。刘祁《归潜志》记载所谓“太尉赠以白金百星,其人犹不惬意而去”,若说本词稿酬,“白金百星”确实不低,可是作者“犹不惬意”,此处不惬其意似乎不是指钱太少,而应是士人求职犹定远侯当年投笔之举未得满足而言。倘能作此解释,则本词的积极用意就更深一层。元戎,军事最高统帅。阃命,即将命。意思是说来自最高军事统帅的命令。上将,大将。斋坛,拜将时斋戒设坛。此谓皇帝设坛拜将。“元戎”二句,写胜利归来后功臣名将接受皇帝褒封奖赏的荣耀场面。战争的胜利,使得边境获得安宁,敌人的营垒已被扫荡,烽火台燃起平安的烟火,从此皇宫每日又可以听到边境太平无事的报告。区脱,匈奴在边境的哨所,这里指西夏营垒。兜零,笼子,用以放置柴木以举烽火。甘泉,汉时宫名。汉文帝时匈奴入侵,烽火通于甘泉宫。事见《汉书·匈奴传》。这里作者特别揭示了获得太平景象的深刻的军事背景:以“定远西还”比拟张六太尉军事胜利,不仅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而且向纵深方向主动追击,消除隐患,所以才能歌舞设宴祝捷。虎牙,古人以“虎牙”、“鹰爪”喻皇帝手下的武官,这里指军中将领。朱履,即珠履。据《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此处指将帅的幕僚。云鬟,鬟髻如云,指军中歌舞女。“吹笛”以下三句,写军中庆祝胜利,设宴奏乐,随从陪饮,美人歌舞。这一切“又报平安”的喜庆景象,当然得之不易。所以作者以强有力的抒情笔调作结,“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以响遏行云的歌舞与音乐,借痛饮祭奠的悲壮场面,传达幸运活下来的人们的心声,呼唤为国捐躯者的英灵毅魄,让他们永远共同分享护卫贺兰山平安的快慰。词至此结束,已跳出一般献词赞扬主人的旧框框,把献词变为悼辞,既保持了慷慨悲壮的基调,又深化了主题,意蕴无穷,感人至深。
《望海潮》词调历来出现过不少很有气势的名篇,如柳永写杭州的繁华,折元礼写“地雄河岳”等等。同为献词,柳永写河山之美处兼及主人的仪态,而邓千江这首词从大处落墨,创造阔大雄浑意境,细处收拾,刻划精工。除用典贴切,基调激越悲壮等具有高度艺术成就外,更可贵的是于褒扬对方中写进广博深厚的保卫疆土的战斗豪情,并且借拜将封侯、酒宴歌舞的热闹场面与“鏖战血犹殷”残酷背景作有机联系,一归结为对卫国英魂的追思和缅怀。这种保持心理距离的写法,往往具有强烈的内省精神和感染力量。因此它成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并被认为“可与苏子瞻《百字令》、辛幼安《摸鱼儿》相颉颃”(元陶宗仪《辍耕录》)。明人杨慎《词品》推誉“金人乐府,称邓千江《望海潮》为第一。”真可谓词中的《国殇》。
上一篇:黄进德《望江南》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王庆生《望海潮》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