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枣庄曾涛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熙宁八年(1075)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时,曾因干旱去常山祈雨,后来果然得雨,又再去常山祭谢,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因作此词。
北宋国势长期积弱不振,北方和西北边防经常受到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一贯主张加强国防,抗击边患,这首词就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抒发了他希望立功边疆的壮志豪情。
词的上片描写威武雄壮、风驰电掣般的出猎盛况,以及全城轰动围观的热烈场面,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的射虎英雄形象。“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写这首词时才四十岁,自称“老夫”,含有仕途不得志和报国无门的幽怨。但是,作者并不消沉,他还要逞一逞年轻人的狂气,象年轻人一样驰骋田猎。接下来“左牵黄”三句,先从静态上描绘自己出猎时的形象: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擎着苍鹰,头戴锦蒙帽,身穿貂鼠裘,好一个威武的猎人形象。然后以“千骑卷平冈”从动态上写会猎的气势,这也是写出发时的情景:作者率领千骑万卒,象狂风一样卷过小小的山冈。这里,“千骑”有两层含义。“骑”是一人一骑的合称,“千骑”极言出猎队伍之浩大;同时,“千骑”也暗示了作者的知州身份,因为古代“诸侯千乘”,知州略等于诸侯。这样壮观的场面自然引来全城百姓的围观,为了报答这种热情盛意,于是作者“亲射虎,看孙郎”。孙郎指三国时孙权。《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作者此以孙权自比,又紧承前“少年狂”,进一步渲染自己胸中象少年人一般的壮志豪情。
下片作者已不拘泥于客观描绘打猎的情景了,而是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希望保卫边疆,为国效命的决心:酒兴正浓,更加心高胆壮,即使年龄大了点,头发微微有些斑白,又有什么妨碍呢!说明这个“老夫”并不愿真正以“老夫”自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郡太守。一次匈奴进犯,魏尚亲自率领车骑阻击,战功卓著。但因上报战果的数字与实际略有不符,被削职追究。郎中署长冯唐认为不能这样对待武臣,就在汉文帝前为魏尚辩白。汉文帝接受了意见,当天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朝廷命令的符节)赦免了魏尚,使他重新当上了云中郡太守。苏轼这时也是太守(宋代的知州相当于汉代的太守),在政治上不得意,所以以魏尚自许,希望宋神宗象汉文帝派遣冯唐重新起用魏尚那样,给自己以抗敌立功的机会。以上五句都是直抒胸臆之笔。最后“会挽雕弓如满月”三句,表面上又回到写打猎,以与上片照应,实际上仍是表达自己渴望立功边疆的决心。“天狼”,星名,古人认为它是主侵略的星。从“西北望”看,“天狼”暗指西夏;从写作时间和地点看,这年七月宋朝割地于辽,密州又处在宋辽边地,所以“天狼”也可兼指辽国。至此,作者已把打猎和打击入侵之敌合二为一了。
苏轼在词的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他拓展了词的题材并创立了豪放词派,而这首词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苏轼第一首成熟的豪放之作。这首词的最大特点,用苏轼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写得来“颇壮观也”(《与鲜于子骏书》),在风格上完全不同于晚唐五代以来寄情声色,格调低下,语言华艳,着重雕饰的婉约词,它为苏轼自己以及他以后的豪放词创作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历代文人往往只以诗的形式来抒写自己的理想抱负,而词似乎是不能登这大雅之堂的。苏轼这首词冲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藩篱,用词的形式直接抒发自己的理想。从词的发展史的角度看,这首词对词的风格和题材的革新,意义都是巨大的。
上一篇:王步高《永遇乐》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沈家庄《江城子》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