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义江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尤卷致君人,翻沉陆。 休感慨,浇醹醁;人易老,欢难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
辛弃疾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天,作者在建康(今南京)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当时他三十五岁,前几年他以卓越的才识,满腔热情、满怀希望地奏进了《美芹十论》、上宰相虞允文《九议》,却没有得到朝廷应有的重视,所以牢骚满腹,感慨万端。这就是写这首词的背景。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这是说自己为做官奔波,为国事上书,却落得风尘仆仆,衣衫破旧,力疲神倦。用了两个典故:唐代马周曾潦倒于新丰(在长安东),受尽冷遇,后来起草奏章,得太宗赏识而被重用。所以李贺有《致酒行》说:“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又战国的苏秦在六国拜相之前,曾以连横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貂皮袍破旧,钱财空空,正是困顿时的光景。作者以苏、马自比,可见抱负不凡。用典精切,都与上书之事相关。
“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说有奇才而无人赏识。也用典:战国冯谖,为孟尝君门下客,不受重视,弹铗(剑把,指代剑)而歌,后屡献奇谋。与前两典故相连,又活用化用冯谖事,技巧很高:冯谖唱“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以泄怨恨。辛弃疾乃胸有韬略、曾驰骋沙场的英雄,剑,是他杀敌建功的武器,故改“长铗”为“短铗”以示区别,又用“青蛇三尺”来描写它,强调它。他壮怀忧国,长歌当哭,慷慨激烈,亦非冯谖可比,故用“浩歌”。这都是古人为我所用。“谁续”,说无人相继唱和,是感喟知音少,心事莫为人知。
接着变用典使事为直抒胸臆。“不念”两句说,若能采用我所献谋略,让我充分施展才能,则可以使中国受人尊敬,大宋得以中兴,可惜不然。“江左”,江东,与作者任职吴地正合。语言畅明,使前几句的用典含义随之显豁。然后,揭出一篇主旨:“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沉陆。”谁料将胸中万卷诗书、满腹经纶都献给君王的人,反而遭到冷遇呢?“沉陆”,也叫“陆沉”,无水而下沉,即沦落潦倒之意。这便是作者的沉重感叹。
下阕起头用“转”法,一反上阕的悲感忿懑,而自遣自慰,说些旷达的话,文势由起而伏,曲折多姿,从而更显出愁绪的深度。他对自己说:别感慨啦,还是用美酒(醽醁línglù)浇愁吧!人生短促,欢乐太少。眼前虽无知己倾谈,却有美人相伴,她用纤手替我头上插菊花,为我遣愁。我不如将杀敌请功、封万户侯的念头暂且放下,学着汉代龚遂劝民务农那样,卖掉宝剑去买黄牛,归耕山村吧。古有重阳簪菊以示喜庆习俗,玉人簪菊相慰,仍为反衬英雄寂寞。至此,文势弛缓,为全词结尾兜转主题,增强感染力而蓄势。
“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为什么当年被遣谪长沙的贾谊会深感寂寞,因忧伤时事而痛哭呢?用典又恰到好处。史传说贾谊才高命短,以奏议、辞赋闻名当时。曾“数上疏,陈政事,多所匡建”。汉文帝听信谗言,“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他作赋吊屈原以自喻,伤悼时势。从屈贾到作者,都是君王“不用其议”,老却英雄,其忧国伤时之痛,可谓千古同慨。
上一篇:常国武《满江红》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王季思《满江红》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