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志民
四月天山路, 今朝瀚海行。
积沙流绝塞, 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 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 辛苦事亲征。
康熙
这是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塞北所作的一首诗。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厄鲁特蒙古族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对外勾结沙俄,干着背叛祖国的勾当;对内分裂割据,不断地进攻蒙古其他部落。康熙二十九年(1690)五月,竟用联合沙俄军队进攻北京来威胁清朝,打到了距北京只有几百华里的乌珠穆沁一带。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帝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三十五年(1696)、三十六年(1697),三次亲征噶尔丹,终于平定了叛乱,巩固了北疆国防。
第二次亲征,从康熙三十五年二月三十日自北京出发,到六月初九日凯旋抵京,往返九十九天。《瀚海》一诗作于出征五十余日之后。首联大意是:大军四月经过天山路,而今又来到了瀚海边。这次亲征,兵分三路,康熙帝亲统中路禁旅,到达南北交通要道独石口,追敌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之温都尔汗一带。行经的天山路,指内蒙古阴山东段,元代称之为天山。瀚海指蒙古境内的广大沙漠地带。次联写景,积沙被狂风卷起,流走腾飞,极目无边;夕阳从一个个军营上慢慢移过,光辉四溢。沈约《昭君辞》有“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之句,张《登单于台》有“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之句,李益《度破讷沙》有“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之句。写沙漠上风狂沙飞之景,都很形象真实。然而康熙帝更有其独特的感受和写法,他用一“流”字,不写风而见风,不写沙飞而见其奔流似浪。而“流”向“绝塞”的描写,就更增添了广阔的背景和不尽的诗意。没有亲身领略过大漠风光的人,是决不会有此惊人语的。“落日度连营”一句,作者巧用一个“度”字,似镜头从上空慢慢摇过,一一指点这万幕连营,特意显现出这阔大的境界和壮盛的军容,可谓是别具匠心。三联说明这次出征的目的是为了声讨叛乱者的罪行和平息叛乱者挑起的不义战争,才出征塞外,驰驱大漠。末联直抒胸怀,表明自己并不敢依恃帝王之尊而享受安逸,所以要不辞辛苦,从事亲征。黄屋,谓帝王车盖,因而也指帝王。诗中表达了这场平叛战争的正义性,体现出康熙帝为巩固国家的统一而不辞辛劳的无畏气概和战斗精神。
此诗前半写景,壮阔苍凉,意境深远,具飞动之势。后半抒情,奋发昂扬,从容坚定,有雄杰之气。王士祯《居易录》恭录《瀚海》、《赐将士食》等诗,以为“气象高浑,非贞观、开元所及”(《带经堂诗话·御笔类》),并非过誉。
上一篇:刘操南《澶渊》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张璋《点绛唇》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