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振甫
幅巾藜杖北城头, 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 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 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 梦魂犹绕古梁州。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这时候,陆游在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幕府任参议官。这年六月,范成大奉诏东还临安,胡元质任四川安抚制置使。范成大是诗人,与陆游相交契合。淳熙四年春天,范成大在成都建铜壶阁,陆游作《铜壶阁记》,还预祝他:“出抚成师,北举燕赵,西略司并,挽天河之水,以洗五六十年腥膻之污。”发挥他怀抱收复失地的宏愿。可是到了六月,范成大调走了,胡元质来了。陆游连跟范成大讲收复失地的话都无处可讲了。因此他在九月里登上成都北门城楼写了这首诗。
开头写他不戴帽,只用一幅巾束发,握着藜茎制的手杖,登上北门城楼,时正秋天,西风卷地吹来,满眼愁情。这个“愁”正切合他忧国的情怀。范成大曾出使到金国,写过《州桥》诗,说沦陷区的父老“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所以还可以同他谈恢复,现在连这点也不行了,所以“满眼愁”了,次联:“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陆游在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从范成大在成都后,又曾去过嘉州(四川乐山)。在嘉州,他听说敌人发生内乱,他写了《闻虏乱有感》:“有时登高望鄠杜,悲歌仰天泪如雨。”“近闻索虏自相残,秋风抚剑泪汍澜。”他又写《观大散关有感》:“大散陈仓间,山川郁盘纡,劲气钟义士,可与共壮图。”陆游从王炎在南郑从军时,就有通过大散关联络义士取长安的想法。“登高望鄠杜”,鄠县、杜陵都在长安,即想通过大散关取长安。所以他登上城楼北望,希望有大散关的信息,“两行雁”是从雁足传书来的,希望传来长安的消息,其实大散关的烽火在成都是望不见的,雁也不会传来长安的好消息,这只是写他的想望,想望金国有内乱,宋军通过大散关去收复长安,这是他在嘉州的想望,到成都又唤起了,表达了他收复失地的爱国精神,始终不懈。
三联“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山河”指国家,国家的兴盛衰落,他无能为力,只供搔头感叹了。他在《关山月》里说:“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这里写出南宋的衰落,是从向金国屈辱求和所造成的,他对此无能为力,只有感叹了。陆游在范成大手下任参议时,朝廷曾发表他知嘉州的官职。言官弹劾他在嘉州“宴饮颓放”,因被罢免。但他在嘉州时的爱国热情就无人称道,因此感叹“身世安危”也无法自主,只好“入倚楼”,倚楼感叹了。
末联“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横槊赋诗”,本于曹操父子行军中在马上横戈作诗,这里指他在南郑王炎幕府里于军中作诗的豪情壮志,今非昔比了。古梁州的治所在汉中,南郑、大散关都在梁州。陆游在王炎幕府里就在南郑规划恢复失地,包括经大散关夺取长安,所以现在虽然留在成都,这种恢复失地的规划,还是魂牵梦萦,所以“魂梦犹绕古梁州”了。
这首诗写登城所见,突出地点明“满眼愁”。从“愁”字里含蕴第二联,实为全诗的主旨。第二联写出收复失地的规划,即在金国内乱有可乘之机时,进军大散关,夺取长安。这个规划不能实现,所以“愁”。这个规划的不能实现,由于“山河兴废”,这里侧重在“废”字,即国家的衰落,由于南宋屈辱求和造成的,又感叹自身的安危也难预料。虽今非昔比,而收复失地的规划还魂牵梦萦。第一联从登城的“愁”引出第二联。第二联想像大散关传来的烽火,与雁书传来长安喜信,写出收复失地的规划。第三联写出这个规划的所以不能实现,第四联写出对这个规划的魂牵梦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上一篇:周本淳《秋日杂感(之二)》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吴熊和《秋波媚》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