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秦惠民
登临泽国半荆榛, 战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 孤灯暮雨白纶巾。
何时壮志酬明主, 几日浮生哭故人。
万里飞腾仍有路, 莫愁四海正风尘。
夏完淳
诗题中的“邵景说”,即邵梅芬。邵梅芬,字景说,与夏完淳之父夏允彝、师陈子龙等同为几社成员。清兵入关后,邵杜门家居,坚卧云林,旋以病卒。著有《凤辉堂诗稿》,张子退,名密轨,曾官南京兵部司务。此诗即写给张子退的。诗中饱含爱国忧民的情感,坚定抗清必胜的信心,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对殉难者哀悼和乐观积极的抗敌精神。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诗一开篇就描绘了一幅满地荆榛、被战争蹂躏得荒凉破败的“泽国”图景。在这两句诗中,作者以忧国忧民之心,哀叹连年战火,遍地惊鸿。这兵燹之灾,夺去了无数百姓的生命。“鬼哭新”即是“战伐年年”的直接恶果。“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写诗人在舟中的感受。上句写白天行船的情景。一只绘有鸟形图案的青色船,在阳光照耀下的湖水中行进,描绘出一种前路光明的开朗景象,这是用的“放笔”表现艺术。下句写暮雨中行船的情景。“白纶巾”是作者的自我形象。“纶”读作quān。“纶巾”是用丝带编织的头巾,是古代儒士的一种服饰。诗人耳闻舟外的“暮雨”,面对舟内的“孤灯”,凄凉寂寞之感与爱国忧民之情,一齐涌上心头。这是用的“缩笔”表现艺术。在这两句诗中,作者巧妙地安排了耐人寻味的环境,白日行船是“晴波”万里,黑夜行船却是“暮雨”连江;那么明日是阴雨转晴还是阴雨连朝的天气呢?祖国命运的气象该是怎么样地变化呢?这是“白纶巾”形象必然思考着的问题。第三联“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承接“孤灯暮雨”诗意,由客观环境之描写而转到主观感情之抒发。上句是说抗清复明之胜利遥遥无期,“何时”能报答明代君主的知遇之恩呢?夏完淳此次参加义军时,曾上书南明鲁王,献复国方略,被授予中书舍人及军事参谋之职,“酬明主”当指是事而言。下句是说抗清事业未成而志士却忧伤以卒。“哭故人”即哭邵景说。由于前者,需要更多的抗清志士,前赴后继以完成复明大业;由于后者,抗清志士不断凋零,力量日渐削弱,胜利则更耽延时日。在这两句诗中,既有积极进取的斗争意志,又有痛惜哀悼的忧伤心情。“何时……酬……”“几日……哭……”就具体表现了这种感情。对于抗清事业目下所遭遇困难,诗人并未失去必胜信念,故在诗的末联慷慨高歌:“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云”。“万里飞腾”即指抗清复明事业,虽然前途艰险,但“仍有路”以通向胜利之途。“四海正风尘”,即指迷漫全国的战争灾难。只要抗清志士,上下同心,共赴困难,“何愁”战乱不平战火不灭呢?这两句诗极富鼓舞力量,号召广大抗清的志士仁人,同舟共济,力挽狂澜,在复明的旗帜下,共同奋斗,必然取得最后胜利。诗以“半荆榛”开头,以“正风尘”结尾,首尾呼应,意脉连贯一气,抒情、叙事、写景,无不感人肺腑,振奋抗敌精神。
上一篇:陈庆元《自马篇》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杨树增《舟入马关再咏》爱国诗词鉴赏